功在邊鎮的馬文升
馬文升 (公元1426~1510年) 字負圖,號約齋、三峰居士,明河南鈞州 (今河南禹州市)人。身材魁梧,強健有力。景泰二年 (公元1451年) 考取進士,授御史,數次至山西、湖廣巡察,雷厲風行。因治績顯著,破格晉為福建按察使。憲宗即位后,召為南京大理寺卿 (大理寺行政長官)。因父喪,回家守喪。因滿四在石城舉兵,引起陜甘地區震動。明廷起用在家守喪的馬文升為右副都御史 (都察院副行政長官)代陜西巡撫陳價,與總督項忠共同平息滿四之亂,進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清理茶法,清除積弊,得馬8000余匹,進提督甘涼寧夏三鎮軍務。成化十一年 (公元1475年) 代王越總制三邊軍務。不久,調兵部任右侍郎 (行政副長官)。明年,奉命到遼東整飭軍務,遭誣陷,被下獄,謫戍重慶衛。成化十九年,官復原職。明年,起為左副都御史,第三次巡撫遼東,政績卓著,后進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是年冬,召為兵部尚書 (兵部行政長官)。孝宗即位,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并提督十二團營,力飭軍政,選將派兵,平定土魯番之亂。弘治十四年 (公元1501年) 十月,進吏部尚書,嚴格官吏的考核制度,裁汰不稱職的官吏2000余人。武宗繼位,劉瑾擅權,排斥正直士人,馬文升不愿與其為伍,遂連續上疏21次乞請辭官歸里。終年85歲。卒謚端肅。
遼東防務是明代的軍事防務的重心。成化十二年八月,擔任兵部左侍郎的馬文升奉命整飭遼東軍務。遼東巡撫陳鉞貪殘而狡詐,軍隊中有犯小過,就罰交馬匹,造成馬價驟漲,怨聲載道。馬文升到達遼東后,針對當時當地存在的問題,提出15事建議奏請朝廷實行,因而遭到陳鉞的忌恨。馬文升回京后轉為兵部左侍郎。成化十四年三月,建州三衛變亂的消息傳到京師,把持朝政的汪直,以為這是大顯身手的大好機會,便想親赴遼東平定叛亂。憲宗覺得東北地區情況復雜,不可草率,于是命司禮監懷恩7人到內閣會同兵部共同研究決定。會上,有人贊同派汪直前往,有人主張選派得力大臣前往。兩種意見,針鋒相對。在這關鍵時刻,馬文升支持了懷恩主張派有能力的大臣前往處置的建議,并且得到了憲宗的準允,遂命兵部左侍郎馬文升前往遼東。馬文升到達后,與遼東鎮守、總兵官一起,分析情況,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邀請建州三衛頭目進行談判,向他們申明朝廷對東北各族的撫慰政策,講明和戰的利害,很快平息了民眾的騷動。事定之后,汪直竟然背著馬文升,將功勞據為己有,上奏朝廷。而馬文升也不予分辨,使汪直感到內疚。
成化十五年五月,汪直偕定西侯蔣琬、尚書林聰等按視遼東。沿途所經之地,地方官在路迎拜馬首。到達廣寧時,巡撫陳鉞在城外匐匍跪迎。入城之后,立即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并送上厚禮,而馬文升只是一般地接待,不出城跪迎,不去送禮。為此,汪直懷恨在心。正好此時兵部尚書余子俊上書揭露陳鉞的劣跡,汪直懷疑其事與馬文升有關,就采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陳鉞殺死良民冒功一事說成是馬文升在遼東措置失宜,禁止賣農具給建州人,因而導致建州女真人的騷動。憲宗不去詳察核實,就將馬文升逮捕下獄,后謫戍重慶衛,使馬文升蒙受不白之冤。成化十九年,汪直的真相敗露,得到應有的懲處,馬文升也由此而官復原職。明年,起為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悉心整飭軍政,嚴懲貪污,加強防務,頗得軍民歡迎。
馬文升十分注意軍隊的建設。他既注意繼續加強對所管十二團營的管轄,同時大力整飭軍政,依據武官職責的規定,對于武官將校進行嚴格的考核,黜退貪污懦弱的將校30余人。在軍中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些一慣搞陰謀詭計的人,策動暴徒夜持弓矢,來到馬文升的住地門口,準備行刺。他們還將誹謗攻擊馬文升的傳單用箭射入東長安門內,妄圖迫使馬文升放棄他的主張。面對這種威脅恫嚇,馬文升毫不動搖。孝宗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下令讓錦衣衛逮捕這些肇事者,為了保護馬文升的人身安全,派騎士12人,每天擁送馬文升出入。
西北地區是少數民族的居住區。這里的民族矛盾異常復雜。明廷也十分注意謀求對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策略。弘治四年明政府冊封定安王侄子陜巴為忠順王。土魯番阿黑麻對此極為不滿,并于弘治六年,對哈密發動突然襲擊,虜去陜巴及金印,讓其頭目牙蘭據守哈密。面對這一情況,馬文升堅持采取派兵鎮壓與政治引導相結合的方針,一方面奏請朝廷選派精兵,以3000為前鋒,以3000為后勁,委任分守肅州副總兵彭清統領前往證討。彭清受任后,乘夜兼道以行,牙蘭聞風而遁,彭清克城追剿,軍威震于西域。與此同時,他又責令當地軍政官員注意對于先前散居甘州等地的哈密人給予妥善安置,給予牛具、種子、衣糧。在這種恩威并施的政策感召下,阿黑麻于弘治十年主動送還陜巴、金印,并派使臣入貢,由是哈密復興,諸番底定,“邊關無警,西域咸通”。
馬文升努力整肅吏治。在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間,針對當時吏治存在的問題,提出15項建議,全部為孝宗所采納。當他看到教坊司向新天子進獻雜戲時,義正詞嚴地指出: “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進獻此用心何在?”從而制止了這種無益的進獻。擔任吏部尚書之后,針對當時官吏選任中制度混亂,不經吏部嚴格考核而隨意降旨傳升官員的現象,提出 “減一官,朝廷省一官之費”的主張,大力裁減傳升官763人。又針對當時國家出賣太學監生學歷資格的納馬入監者多達7000人,納粟入監者上萬人,尖銳地指出 “大壞選法,壅滯人才,率由于此”,言詞懇切,表現了他敢于糾正官場上不正風氣的決心和勇氣。
馬文升在居官期間,還勤于著述。為他撰寫的《馬文升奏議》、《馬端肅公三記》(《西征石城記》、《撫安東夷記》、《興復哈密國王記》)等,集中地闡述了他在政治軍事方面的主張,也為研究當時明朝前期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如何加強東北、西北邊疆地區的管轄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馬文升一生,勤于政事,忠于職守,在朝供職50余年,注重名節,遇事敢為,不避艱險,計慮周密,頗有威望,為整頓明朝軍政,加強邊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睹魇贰吩u價說他“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睹鲿吩u價他說,“位極人臣,名聞夷夏”。他的謚號為端肅,也是對他一生的真實概括。
上一篇:力正詩弊的鐘嶸
下一篇:勇于創新的書法藝術家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