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入山拜師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一生喜愛游覽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最樂意與各種有本事的人交朋友。雖然當時他被人們尊稱為“詩仙”,名震中外,可他卻很少在別人面前擺架子,總能虛心地學習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因此,他的許多朋友,同時也就是他的老師。他從他們那兒學到了許多有用的東西,而他謙遜的作風,也受到了后人的稱頌。
有一天,李白來到了安徽歙(shè)縣。這兒四下多山,他一路行來,不免有些饑謁疲倦。于是登上一家酒樓,選了臨窗的位子坐下,叫來酒萊,一邊吃喝。一邊悠閑地觀看街景。只見大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從遠處慢慢走來一位老人,衣衫都很舊了,但非常干凈;須發都已白了,但精神頭很足。老人手執一根扁擔,上面纏著繩索,腰懸一口酒葫蘆,看得出已經裝滿了酒。老人不急不慢,穩穩當當地走在街上,隔一會舉起葫蘆就著嘴喝上一口,一副與世無爭、陶然自得的樣子。走到酒樓下,老人忽然來了興致,高聲吟誦道: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云入翠微。”
李白早就注意到這位老漢了,覺得他似乎有一些不一般。這會兒聽他隨口念出這樣幾句詩,心頭更是一驚,斷定此人是一位世外高士。為什么呢?因為老漢的四句詩,講的是一種隱士的生活,每天早晨背了柴火出來賣錢,晚上買了酒回家,而家在哪兒呢?在白云深處、萬樹叢中。當時會吟詩作賦、舞文弄墨的人,多半想到朝廷做官,而這位老人卻在詩中流露出對自由自在的山民生活的滿足與贊美,不能不說是與眾不同的。
李白當時很為這首詩的意境所感動,因為他自己多年來遠大抱負不得施展,對官場追名逐利的生活感到厭倦,非常向往淳樸美好的隱居生活,這首詩可以說正好說出了他的心思感受。李白忙叫過酒保,問:
“剛才高聲吟詩的這位老人是誰?家住哪里?”
酒保看了窗外一眼,答道:
“這個老頭叫許宣平,聽人說他原來在朝廷做官,可后來不知為什么,放著好端端的官不做,跑到我們這兒的深山野林里住下了。他每天早晨擔著柴進城一賣,得了錢就買酒,然后一路走一路喝,高興了就大聲吟詩,別人笑他,他也不在乎——真是個怪人!”
李白這下愈發明白了:這位許先生一定是官場失意,看破紅塵,于是過起了樵夫生活。再一品味他那幾句詩,覺得真是美妙動人。于是心中動了念頭:為什么不拜這位隱居的高人為師,學些作詩、做人的道理呢?
李白三步并作兩步地跑出酒樓,見許宣平老人已然走遠了,連忙高聲喊道:“許先生,請等一等!”許宣平回過頭來看了李白一眼,不知為什么轉身就走,很快就不見了。
李白心中既納悶,又遺憾。不過他想,許宣平老人明天還會“負薪朝出賣”,只要到集市上去,就一定能見到他。誰知第二天李白一直等到集市散盡了,也設見到許宣平老人的蹤影。不僅如此,第二天、第三天……一連5天,許先生都沒有出現,李白誠心誠意地等了這么長時間,卻還是一無所獲。要是一般人,這會兒肯定不耐煩了:不就是個打柴的老頭嗎?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李白沒有這么想。他覺得自己在怎樣作好詩和做好人方面,都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遇到像許先生這樣的高人,要是不能當面求教一番,實在太可惜!既然等不到,李白干脆背上干糧,去山里尋找許先生“穿云入翠微”的隱居之處了。
李白就這樣在群山之中穿林涉水,攀巖過壁,不辭辛苦地尋找他心目中的老師——許宣平先生。整整3個月過去了,他沒有找到,可拜師的決心卻更堅定了。
這天,他走到紫陽山下,忽然發現,山前的一塊巨石上,似乎寫得有字。走近一看,果然龍飛鳳舞地題有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筑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烏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卻忘甲子年。
這首詩也是反映隱居生活的:隱士在山間賞明月、飲清泉,在大自然中活得輕輕松松、快快樂樂,雖然一大把年紀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老。李白讀了,不禁連聲稱贊,覺得它比自己寫過的任何一首詩都更富有恬淡而高尚的趣味。他猜想這詩是許宣平寫的,便在附近仔細尋訪起來。終于,在一片小樹林后,他發現依山傍溪修有一座小屋,屋后堆了一些柴火,屋中無人。李白想,許宣平先生肯定就住在此處,也許很快就會回來,不如就在屋邊草地上坐一會兒等他。
李白坐下后,見這小屋四周的水光山色都很清秀,不禁暗暗佩服許宣平先生的眼光:住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寫出的詩自然清新動人。多日來李白四處尋找許宣平,非常辛苦,這會找到了地方,心里踏實了,不知不覺,竟在草地上睡著了。
忽然,他被一陣吟詩的聲音驚醒,抬頭一看,卻見暮色中一位老人向小屋走來,口中自得其樂地吟著詩——正是許宣平先生。李白連忙起身上前,畢恭畢敬地問:
“老人家,請問您是在此隱居的許宣平先生嗎?”
老人有些意外地問:
“我就是許宣平,你是什么人,想做什么?”
李白深施一禮后答道:
“我是李白,想來拜您為師,學習怎樣做人,怎樣作詩。”許宣平吃了一驚,對李白說:“上次在歙縣街頭招呼我的,就是你吧?當時我因為看你穿了一身官服,所以就回避了,沒想到那人竟是你。你是現在國內最有名的大詩人,我只是個住在山里的老人,你拜我為師,只怕學不到什么東西。你還是回去吧。”
李白懇切地說:
“許先生,我為了找到您,在山里轉了3個月了。我很敬重您的人品和詩品,一定要拜您為師,請您千萬不要推辭!”
許宣平見李白誠心誠意要跟自己學東西,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從那以后,許、李二人經常在山中飲酒論詩,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
上一篇:李士謙慷慨助人
下一篇:楊業血濺李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