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
1933年11月18日,第19路軍高級將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等反蔣勢力,在福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公開反蔣,并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表明了國民黨營壘的進一步分化。反映了國內中間階層的基本政治態度和要求。這對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特別是對于正在進行的第五次“圍剿”,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事變發生后,蔣介石當晚議請國民政府“嚴厲處置”,并下達討伐令。在蔣介石分化瓦解和優勢兵力的進攻面前,福建人民政府和19路軍內部各派之間的矛盾斗爭更加激烈,思想極為混亂。由于意見不統一,軍事部署無法定奪,使本來處于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變得更加困難。這時福建人民政府派軍事代表尹時中于1934年1月9日到達瑞金,請求紅軍給予支援。可是,中國共產黨內在是否支援19路軍問題上存在著分歧。毛澤東曾建議紅軍主力應該突擊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迫使進攻江西福建之敵回援,粉碎其向江西根據地之進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彭德懷也曾向中央負責人博古建議,支援19路軍的福建事變,但所有這些正確意見,均被“左”傾領導者所拒絕。這就嚴重地影響了紅軍與19路軍的聯合,喪失了打破第五次“圍剿”和實現黨的團結抗日主張的良機。后東六軍雖二次入閩援助19路軍,但為時太晚,在蔣軍步步追逼的軍力壓力下,1934年1月,歷時53天的福建人民政府遂告失敗。
福建事變的失敗,一方面是由于福建人民政府與19路軍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既要反帝反蔣,又不敢依靠工農群眾,而且在與紅軍聯合問題上表現出重重顧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內在對待福建事變政策策略上存在分歧,特別是臨時中央“左”傾領導的關門主義錯誤影響,致使雙方的合作未能進一步深入。如果紅軍支援19路軍,聯合起來對付蔣介石的進攻,既有可能保住福建人民政府,亦使紅軍可免一方面的后顧之憂。但沒有如此,其結果是福建人民政府被滅,紅軍進一步陷入被動。
上一篇:哥倫布誤認美洲為亞洲
下一篇:國產驅蟲藥為什么在競爭中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