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泊中站起來的失敗者
諾貝爾(1833—1896)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先后發明了雷管、安全炸藥,“炸膠”和無煙火藥等,此外在化學等方面還有許多發明,據統計僅在英國獲得專利的就有120項。然而,他走過的路卻充滿坎坷,屢遭失敗。
諾貝爾在研制黃色炸藥過程中,經歷過幾百次失敗,多次發生惡性爆炸事故。1864年9月3日,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破磚碎瓦到處橫飛,滾滾的濃煙直沖高空,諾貝爾實驗室頓時化為灰燼,人們奔到現場,只見血流滿地,五名工作人員當場死去,其中之一就是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幸好當時諾貝爾不在現場,沒有被炸死。面對這可怕的爆炸慘景,諾貝爾承受住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承受住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輿論遣責、警方傳訊、政府禁令。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經過多次失敗,終于制成了黃色炸藥,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引爆裝置——雷管。
諾貝爾為發明爆炸力更強的炸藥,繼續進行實驗。一次,他在實驗室里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盯著火星的緩緩蔓延,火星已接近炸藥了,但他還死死盯著炸藥不放,“轟!”的一聲巨響,濃煙從實驗室里涌出,人們驚呼“諾貝爾完了!”,突然,他從地上掙扎著爬起來,沖出濃煙,高舉雙手呼喊著“我成功了!”人們看到了他那張血肉模糊的臉。
諾貝爾經歷的失敗不可謂不多,但他不灰心,不氣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懷著必勝的信心,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拼博,終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人類科學事業與和平進步事業做出了貢獻。
上一篇:虛幻的經濟穩定法
下一篇:西周女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