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金代大詩人元好問的一首《論詩絕句》里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詩句。這里的“西昆”,指的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因為宋代西昆派詩人專學他的詩,后人就常用“西昆”來代指他。“鄭箋”是指漢人鄭玄為《詩經》作的注解。這句話是說李商隱的詩雖好,卻有晦澀難懂之處。這些無人作鄭箋的詩主要指李商隱的“無題”詩。
李商隱的詩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點,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艷色彩和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他以《無題》為題的詩共十五首,以首句二字為題的詩近三十首,都被稱作無題詩。
對無題詩的解釋歷代都有很大的爭論,這不僅因為詩中大量用典且典故較冷僻,主要因為詩的真正題旨很難理解。從詩面意義上看,無題詩大都寫愛情生活的相思情懷,縷縷情思逶迤纏綿于詩中,有一種凄麗的悲劇氣氛。象“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象“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詩多典雅清麗,讀來饒有余味但是很難解釋。后代有人認為是詩人不可宣的愛情記錄。這種看法與詩面意義吻合,并且許多書中記載李商隱曾與一位女道士相愛,但沒有結果。也有人認為作者是寄托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從歷史上看,李商隱是一位正直又卓有抱負的文人,但是被卷入了晚唐黨爭的漩渦,試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理想最后歸于幻想。他自己曾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上述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根據。但無題詩四十余首,并不是一時一地的作品,寫作背景各不相同,是很難用一個主題就能概括得了的。
在晚唐的社會情況和復雜的政治背景下,無論是纏綿凄惻的愛情相思,還是沉痛憂郁的政治失意,詩人都無法用直接的語言來表達。四十余首無題詩的真正內涵是什么,作者不便明言,恐怕也不想明言。李商隱的無題詩深情、典麗、精工,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詩家總愛西昆好”,但卻留下不可解的遺憾——“無人作鄭箋”。
上一篇:詩壇彗星的早逝
下一篇:詩情畫意集一園——輞川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