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初征金川之戰(1747~1749年)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至十四年(1749年)十月,清軍彈壓犯擾鄰司的四川大金川土司部眾的作戰。
乾隆十一年,受清朝廷冊封為安撫使的大金川(今四川金川縣境)土司莎羅奔為擴充勢力,誘奪小金川(今四川小金)土司澤旺印信,并吞小金川。十二年又犯擾鄰近的革布什札及明正兩土司。清四川巡撫紀山派兵彈壓,反為所敗。乾隆帝弘歷以云貴總督張廣泗征苗有功,調為川陜總督,負責指揮平定大金川之役。張廣泗至成都后奏請清廷調集川、陜、黔兵2.6萬人進討莎羅奔。莎羅奔居于勒烏圍(今四川金川勒烏),兵民皆居于石砌的碉樓中。石碉多建于隘口險要處,高數丈乃至數十丈,下大巔細,中分數層,每層四面備方孔,可施槍炮,易守難攻。金川境內有石碉數千座。張廣泗先后調集4萬大軍,分西、南兩路攻金川。西路由松潘鎮總兵宋元璋統領,又分兵數路,攻大金川以東的勒烏圍、噶爾崖等;南路由建昌(今四川西昌)鎮總兵許應虎統領,攻大金川以西地區,并配合西路清軍夾擊勒烏圍和噶爾崖;游擊羅干朝率兵由綽斯甲布司攻大金川土司在河西的碉寨。張廣泗駐小金川美諾官寨就近指揮。清軍用“以卡逼卡,以碉攻碉”戰術,逐次進攻,進展遲緩,死傷慘重。九月初,歸降清軍的大金川土目恩錯反水,帶領土兵千余襲擊駐扎在馬爾邦(今四川金川馬爾邦)的清軍。清副將張興、游擊陳禮等戰死??偙闻e力攻昔嶺(今四川金川東南)未捷,最后各路清兵皆以失敗告終。乾隆帝于十三年三月起用老將岳鐘琪為四川提督,四月又以大學士訥親為經略,共赴金川督辦。訥親至軍中后卻急于求勝,令張廣泗三日內攻下噶爾崖。因未改戰術,依然損兵折將??偙闻e、副將買國良先后戰死,士卒死者2,000余。張廣泗和訥親于軍務相互推諉指責,將相不和致使軍心渙散。清朝廷將張廣泗、訥親撤職處死,改派大學士傅恒與岳鐘琪負責川西戰事。清朝廷再次調兵3萬抵金川前線。傅恒斬殺莎羅奔派進的奸細良爾吉。鑒于清軍失敗在于正面強攻之策,傅恒制定了不與爭碉,但出精兵直搗敵腹心的作戰方略,仍然兵分兩路:親領一路由卡撒(噶爾崖東南)攻噶爾崖;岳鐘琪領一路由黨壩(今四川馬爾康黨壩)攻勒烏圍,同時注意招撫。清軍連克碉卡,聲威大振。十四年二月,莎羅奔被迫歸降。大金川事平。
征討大金川之戰歷時兩年,清軍因作戰方式失誤而兵陷于金川。大金川土司首領雖降,但其有生力量并未受挫,以致20年后又起戰事。
清代鐵盔鐵甲
上一篇:《清軍再征金川之戰(177~177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清軍收復新疆之戰(1876年4月~1878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