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常功敗垂成慷慨就義
唐才常(1867—1900)字黻丞,后改佛塵,湖南瀏陽人,早年就學于長沙校經書院、岳麓書院及武昌兩湖書院。甲午戰敗時,他斥李鴻章為“奸臣賣國,古令所無,”認為非變法不足以圖強,遂致力于研究各國政治與外交。1897年,他在湖南力倡新學,醞釀變法。次年9月應譚嗣同電召,欲赴北京參與新政,但剛到漢口就傳來慈禧發動政變,譚嗣同等六君子喋血,新政悉被推翻的警電。他震驚悲慟過后,認識到只有走舉兵起義的道路才能推翻黑暗暴政。
唐才常折回湖南匆匆料理了家務,即往上海,準備聯絡同志發動起義。不久,又輾轉香港、新加坡至日本與康有為會晤,共謀舉兵起義之大事,商定由唐才常回國籌兵,康有為、梁啟超在海外籌款,以充軍餉。1899年冬,唐才常在上海租界設立了起義秘密機關“正氣會”(后更名為“自立會”)以聯絡會黨和發動新軍為工作重點。唐才常通過畢永年、林圭的介紹,聯絡了幾乎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會黨力量。此外,又通過各種關系做工作,在湖北新軍中也掌握了一部分力量。
1900年初,唐才常乘北方掀起義和團運動,政局不穩之機,加快了起義部署。他先以挽救時局為名,在上海張園召集維新名流,如嚴復、容閎、文廷式等開會,宣布成立“中國國會,”公舉容閎為會長,嚴復為副會長,唐才常為書記,提出不承認慈禧為首的清政府,保全中國自主,推廣中國未來之文明進化等主張。唐才常此舉的意圖是一俟起義成功,即可以此作為臨時議政的基礎。隨后,他與林圭等一起創立了自立軍。自立軍分為七軍,安徽大通為前軍,安慶為后軍,湖南常德為左軍,湖北新堤為右軍,漢口為中軍,另設總會親軍和先鋒營,總機關設漢口英租界,并決定于8月9日起義。
起義準備工作已就緒,唯軍餉還有待海外匯款。后因海外匯款遲遲不至,故起義只好延期。但是,安徽大通的秦力山等人,因長江沿岸戒嚴,未得到延期舉事的軍報,仍按原計劃發難,結果孤軍血戰三日,被清軍鎮壓下去。唐才常因軍餉無著,不敢妄動,先將起義延至8月13日,后又延至8月23日,并決定軍餉不到亦不再后延。不料就在這極為關鍵的時刻,湖廣總督張之洞搶先一步下手,于8月22日凌晨,派兵包圍了自立會總機關,將唐才常等主要領導人逮捕,并于23日夜將他們殺害于武昌紫陽湖畔,接著又株連捕殺了百余人,自立軍瓦解。
唐才常臨刑之際,神色坦然自若,大呼“天不成吾事”乃慷慨就義。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雖然流產了,但卻在如何籌建國家政權,如何建立軍隊,如何部署武裝起義等方面為后來的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
上一篇:唐德宗施小惠
下一篇:唐玄宗養虎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