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戰楚國敗于驕傲輕敵
公元前634年,楚國和晉國在城濮(衛地,今山東濮縣南面)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城濮之戰是中國古代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強大的楚國何以竟至失敗,后人從中應汲取些什么教訓呢?
宋楚泓之戰后,中原地區的衛、曹、鄭、陳、蔡等小國都依附于楚國。得隴望蜀,楚國開始向中原偏東的宋、齊兩國施加壓力,企圖使這兩國屈服。
公元前635年冬,楚國率盟國軍隊包圍了宋,宋向晉國告急求援。晉文公剛剛平息了內亂,又采用“教民”政策而使晉國日趨興盛。晉國于是打敗曹、衛,把曹、衛的土地送給宋,并讓宋轉贈給齊、秦,齊、秦兩國立即和晉國結成了同盟。
楚成王較為明智,認為晉文公流亡十九,備嘗艱辛,熟知民情,晉國正處于上升階段,難與爭鋒,便命令主帥成得臣(字子玉)撤退包圍宋國的軍隊。但成得臣反而固執地請戰說:“我不敢貪功,只想教訓一下長敵氣焰的人?!背赏跻粴庵?,就調拔一部分軍隊給他。
子玉派遣宛春到晉軍,說:“請你們恢復衛、曹二君的君位,我們就撤去圍宋的軍隊?!睍x軍權衡利害之后,采取兩項行動:暗中復衛封曹,衛、曹二國馬上宣告和楚國絕交;拘留子玉使者,用以激怒子玉。子玉果然暴怒,立刻向晉軍進逼。晉國老謀深算的智囊人物子犯揮師退避三舍,從而報答了楚國款待流亡時期的晉文公的恩德,使晉軍從道義上占了主動。楚軍上下,都想撤除圍宋的軍隊回國,唯主帥子玉不肯罷休。子玉派人向晉軍挑戰說:“楚軍愿和你們較量一番,子玉好開開眼界。”
公元前634年4月3日,晉、齊、秦三國聯軍進駐城濮。晉車七百輛,軍容壯盛,上下有禮。但是,子玉卻自恃楚國的強大,得意地宣稱:“晉國今天肯定要被消滅?!?/p>
楚軍共分三部分:西廣(一種戰車名稱)軍為右軍,東宮軍(屬太子掌管的軍隊)為左軍,子玉親統本宗族軍卒六百人為中軍。戰爭一起,晉國以楚軍最薄弱的右翼為突破口,把虎皮蒙在馬身上,迅猛向楚軍沖鋒,楚西廣軍傾刻潰敗。然后,晉國上軍的主將狐毛虛設兩面大旗,左右搖動佯裝敗退,楚軍不知是計,急忙追趕,不料晉文公卻親率同姓貴族子弟突然殺來,楚東宮軍立即瓦解。只有子玉親自指揮的中軍,由于未與晉軍正面接觸,也未援救左右兩翼而得以保全。
楚成王派人指責子玉道:“回國以后,你以什么臉面見家鄉的父老啊!”子玉走到半路,又羞又愧,拔劍自刎了。
城濮之戰時,楚強而晉弱,但戰爭的結局卻是弱者勝而強者敗。其故安在?
楚國除內部矛盾重重(連楚成王與主帥子玉之間都極為不睦)外,擔任主帥的子玉成得臣顯然犯了兩大錯誤:其一剛愎自用,驕傲輕敵;其二孤軍奮戰,孤立無援。
上一篇:壞脾氣的球王麥肯羅
下一篇:基礎理論寧“取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