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草銜環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魏顆是春秋時代晉國魏武子的兒子,為人明禮敦厚,任晉國將軍之職。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戰、威震當時的名將杜回,帶兵攻伐晉國,大軍在晉國輔氏(今陜西省輔邑縣)扎營,準備會戰。晉國面臨重大威脅,就派魏顆將軍出師對抗。兩軍大戰之下,結果出乎意料,魏顆在輔氏地方打敗了秦師,虜獲了秦國猛將杜回,為晉國立了戰功。
原來數年前,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一個愛妾名叫祖姬,沒有生兒子。魏武子平日身體一有病時,就囑咐他的兒子魏顆說:“祖姬是我所愛的女子,年紀還輕,我死后,你當為她選擇對象把她嫁了,使她終身有個歸宿,不要使她流離失所,我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瞑目了。”但是到了魏武子病得很重,臨終的時候,又囑咐魏顆說:“祖姬是我的愛妾,我死后,你當為我把她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良伴,不要使我孤魂寂寞。”說完這話,就辭世了。武子死后,魏顆安葬他的父親,并沒有把祖姬從葬。后來,他又選擇了一位適當的士人把祖姬嫁了。有人問魏顆說:“你怎么沒有遵從你父親臨終的遺命呢?”魏顆說:“我父親平日吩咐我要善嫁此女,使她得個好歸宿,終身有所依托。到了病重臨終的時候,精神昏亂,又命我殉葬她。為了不陷父親于不義,所以我不聽從我父親昏亂的遺言,而聽從父親合理的遺命,幫助父親成就德澤。”由于魏顆積了這件陰德,所以在他與秦軍于輔氏這個地方作戰時,當雙方戰事緊急之際,魏顆忽然遙見一老人在杜回面前結草,拌住杜回的腳,杜回因此跌倒在地,魏顆趕緊趁勢上前,擒獲杜回。秦兵見主將被擒,都四散奔逃,大敗而去。
這天晚上,魏顆剛剛安睡就夢見白天所見的老人,前來作揖對他說道:“魏將軍,你知道杜回為什么會被你虜獲嗎?是老漢我結草拌住他,使他跌倒而被你擄獲的。”魏顆驚奇地說:“我和老先生素不相識,而蒙您相助,這個恩德怎么報答呢?”老人回答說:“我就是你所嫁婦人祖姬的父親,承蒙將軍順從你父親合理的遺命,善嫁了我的女兒,不把我女兒殉葬。老漢在九泉之下,感激將軍救了我女兒的生命,特來效勞,結草報德,幫助將軍成功。望將軍繼續勉力為善,將來子孫一定世世榮顯。”魏顆醒來,才明白世間確有鬼來報德之事。
“結草”和“銜環”,出自兩個不同的故事,都表示報恩的意思。不過,兩者仍稍有分別:“結草”是指死后報恩;“銜環”則泛指報答,且多重生前施行。
“銜環”典故見于《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
據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路上,看到一只被梟追擊受傷的黃雀從天空掉下來,接著又有無數的螞蟻爬在黃雀的身上,吸取它的血。楊寶見了于心不忍,便把這支受傷的黃雀帶回家飼養,等到黃雀傷愈之后,又放它飛走了。
有一天晚上,楊寶夢見黃雀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娘娘的使者,同時口里銜著四枚白環要獻給楊寶,并且說將來楊寶的子孫都會像白環般晶瑩高貴。果然,日后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及、玄孫楊彪,一個個都飛黃騰達。
“結草”、“銜環”兩個故事,雖屬迷信,但后人仍加以組合,造為一句成語,比喻感恩圖報。
上一篇:相濡以沫
下一篇:緹縈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