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曲阜之旅·孟子故宅·孟母教子揚美名
孟子降生之地在曲阜城南的鳧村,現村內有孟子故宅、孟母井等古跡?!懊夏溉w”等許多孟母教子的故事,千古傳為美談。
孟母三遷
據說孟子開始居住的故宅附近,有一片墓地,每逢喪事活動,孟子便與鄉童模仿送葬儀式做游戲。孟子三歲喪父,孟母深知這樣的環境對兒子成長不利,便毅然搬遷到廟戶營。這里是一個熱鬧繁華的集鎮,孟子又學著商販叫賣取樂,孟母再次搬家,遷到鄒縣城內,即今孟廟所在地。據孟府珍存的《三遷志》記載,戰國時代這里是一所學宮,述圣孔伋(子思)任教于此,聚集了一批知書達理的士人,孟子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開始喜歡讀書習禮。
孟母對孟子成為一代文化巨人的確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鳧村至今流傳著孟母古橋教子的佳話。孟子故宅前有一條白馬河,孟家吃水要過河到孟母井汲水。孟母便千辛萬苦地修筑了一座橋。一日,孟母過橋訪友,正在橋上玩耍的孟子問孟母去何處,孟母隨口說:“給你買肉吃去”。說罷孟母很后悔,她想話已出口,不能更改,更不能言而無信,以免給兒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好影響。于是她放棄訪友專門到肉市上買回肉。后人稱此橋為“圣母橋”,并有歌謠唱道:“孟母修橋立河中,故宅故井相溝通。若無圣橋作紐帶,豈有儒家《孟子》經”。孟母斷機勸學的故事也很有名。孟子小時候學習不用功,一天他放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把兒子叫到跟前,剪斷織布機上的布,對兒子說:讀書如織布,須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廢,就像斷布不能復接,學習也永遠不會有所成就。從此孟子刻苦攻讀,孜孜不倦。今孟廟內尚存“孟母斷機處”碑。
山東曲阜孟子故里
孟母林
孟母林在鳧村東,是孟子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墓地。孟母林坐落于馬鞍山麓,林地達萬余畝。林內廣植松柏檜槐等古樹數以萬計,山上山下古冢累累,是一座罕見的氏族專用墓地之一。
孟母林內有享殿、文昌閣、望峰亭等古建筑。享殿是祭祀孟母倪氏的地方,殿后立清碑一通,上刻“啟圣邾國公端范宣獻夫人神位”。殿西60米處為孟母墓,封土高約4米,周長約65米,墓前有元代元貞二年(1296)立“孟母墓碑”一通,另有“大明邾國端范宣獻夫人之墓”碑一通。據史書記載,孟子在齊國講學,尊為稷下學派的“列大夫”,有了優裕的生活條件后,便把孟母接到齊國。孟母死在齊國,“孟子自齊葬于魯”。葬禮相當隆重,使用了士大夫才能享用的“五鼎之禮”,棺槨衣衾都很精美。孟母與早已去世的丈夫孟孫激合葬在一起。這一年孟子年四十五,他以此年為一生中最不幸的時候。孟子后裔為避開孟子四十五歲喪母之痛,忌諱言四十五歲。人到四十五歲對別人稱四十四歲或四十六歲,成為代代相傳的習俗。
孟母因“教子有方”、“育子成才”,受到歷代王朝的尊奉、崇拜。唐天寶七年(748)立祠祭祀;宋延祐三年(1316)追封為“邾國宣獻夫人”。元、明、清各代均有封賜之舉。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劍門蜀道之旅·廣元·女皇故里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秦皇島之旅·盧龍·孤竹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