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突破沙河、賈魯河防線(1866年9月)
1865年(清同治四年)5月清軍僧格林沁部覆滅后,清朝廷深恐捻軍渡過黃河,北攻直隸,威脅京畿,命兩江總督曾國藩為欽差大臣,負責“剿捻”。曾國藩制定了“以靜制動”攻捻方略,仍不能阻止捻軍在皖、豫、魯、蘇四省往返穿插,流動游擊。1866年夏,曾國藩又改變戰略制定“聚兵河防”,建立黃河、運河防線,遏阻捻軍流動。1866年6月,捻軍由徐州分路進入河南境內后,清軍設置了沙河、賈魯河防線,其部署是:沙河段,從河南周家口到槐店由提督劉銘傳部淮軍防守;槐店到安徽正陽關由安徽巡撫喬松年部皖軍防守。賈魯河段,從周家口至朱仙鎮由山東按察使潘鼎新等部淮軍防守;朱仙鎮至開封以北的黃河,筑堤墻由河南巡撫李鶴年的豫軍防守。企圖將捻軍壓迫于豫西南多山地區,使之不能發揮騎兵優勢,然后集中兵力聚而殲之。
正當曾國藩緊張部署河防時,捻軍察覺到其意圖。8月下旬,正在河南南陽、鄧州一帶作戰的張宗禹部迅速北上,9月中旬與在禹州的賴文光部會合,隨即經許州(今河南許昌)、尉氏、中牟北上,決定趁朱仙鎮至開封清軍堤墻尚未筑成之際,突破清軍防線。9月24日,捻軍進抵開封以北的黑堈,擺出強渡黃河的態勢,吸引清軍,然后急速南下,在開封南擊潰豫軍,乘夜突破沙河、賈魯河防線。旋經陳留、蘭儀(今河南蘭考)、考城進入山東境。
捻軍突破沙河、賈魯河防線,宣告曾國藩“剿捻”的失敗。不久,清朝廷以李鴻章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路清軍,取代曾國藩專辦“剿捻”軍務。
上一篇:《捻軍伏殲清軍僧格林沁部(1864年1月~1865年5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摩天嶺之戰(1894年11月~1895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