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原文與翻譯、賞析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①,衡陽雁去無留意②。四面邊聲連角起③。千嶂里④,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⑤。羌管悠悠霜滿地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釋】 ①塞下:邊境要塞,這里指西北邊境。②衡陽:今湖南衡陽市,舊城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 ③邊聲:指笛聲,馬鳴、風號等邊地凄涼悲壯之聲。角:軍中號角。④嶂:像屏嶂一般的山峰。⑤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后漢竇憲追擊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記功。⑥羌管悠悠:羌笛聲音悠揚。羌管,羌笛,出自羌(古代少數民族)地,故名。
【詞大意】 西北邊塞地區到了秋天,風景與中原大不相同。大雁熱切南歸,對西北邊塞地區沒有一絲留戀之情。軍中號角一吹,四面悲涼的邊塞之聲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長煙直上,落日余輝中,一座孤城關門緊閉。
將士們在離家萬里的邊地小飲濁酒。現在敵軍未潰,邊境未寧,怎么能有回京返鄉的打算呢?月光皎潔,滿地如霜,不時傳來羌管悠悠的聲音。戍邊將士深夜難寐,將軍戍邊日久熬白須發,征夫流著悲傷的眼淚。
【賞析】 唐人詩歌善于描繪邊塞苦寒之景,宋詩不長于此。但范仲淹以詞筆為之,亦能摹寫大漠荒涼,開蘇辛豪放之風。
這首詞是作者在西北軍中所作。詞中表現了他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及戰士們的思鄉憂國之情。
上片,通過景物描寫,寫出邊地的荒漠、凄涼和邊塞將士時刻御敵的情況。
首句先點出季節,明寫一“異”字,劈頭喝出,統領上闋。然后娓娓述說所異之景。“衡陽”句寫大雁南飛,是目見之異景。“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無留意”,把大雁擬人化了。這既渲染了西北邊地的荒漠,表現了塞下風景之“異”,也暗示了將士思鄉懷親的感情。“四面”句寫邊聲四起,是心耳所接之“異”感。這既渲染了邊地時刻防備敵人的氣氛,更將邊地風景之“異”具體化了。“千嶂”句寫山城落日,仍是目見之“異”景。這句烘托塞外絕少人跡,無限寂然的情景。“孤城”,寫出駐地關塞的險要,邊土的荒漠。一個“閉”字,不僅勾畫出邊地的沉寂,同時還暗示戍邊將士有時刻御敵的警覺。“長煙”是指直上的燧煙。邊地報警或報平安,夜舉火,叫烽;白天燒狼糞,舉煙,叫燧。“長煙落日”與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境近似,突出了塞外風光的廣漠、荒寂。
下片,主要寫邊防將士戍守生活的艱苦與思鄉報國之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戍邊將士駐地與家鄉相距遙遠,那思鄉之愁如何來解? 只好借酒澆愁,可是飲到的卻是“濁酒一杯”,這酒不僅量少而且質差。由于連年戰亂,田園荒蕪,人民生活極為困苦,這一切又激起了戍邊將士的報國壯志。“燕然” 句,就是引典來抒報國之志,總結秋來雁歸人不能歸之故。作者決心要像漢朝大將竇憲那樣奮勇追擊敵人,然后刻石記功,以為紀念。然而現在,敵軍未潰,邊境未寧,怎么能有回京返鄉的打算呢?這一句寫出了作者為國擊敵立功的遠大抱負,同時也是對戍邊戰士的激勵和鼓舞。“羌管” 句,創造了明月如霜、思鄉不寐的藝術境界。“將軍” 句,為千古苦于戰役者,呼號悲鳴,正氣浩然塞于天地之間,而以情語作結,尤為動人,只有大英雄才能表現出如此本色來。
這首詞,上片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一幅雄渾沉郁的“邊塞關山圖”。畫面由概括到具體,圍繞一個 “異” 字逐層點染。作者善于抓住塞外風光的典型事物:大雁南飛,邊聲四起,長煙落日,層巒迭嶂,孤城緊閉。以此來表達戍邊將士思鄉憂國,決心守邊御敵這一主題。下片采用抒情與寫景相結合的方法,行文起伏,跌宕有致,思鄉報國之情交織互現,蒼涼悲壯,慷慨生哀。
北宋初,文人詞繼五代香軟詞風,至范仲淹,即景抒情,將塞外風光,報國之志入詞,開拓了詞的新意境。正因為作者能夠深入邊塞生活,才創作出這首開啟蘇軾、辛棄疾詞派先河的杰作。
上一篇:《淡淡的月光凄冷清幽……》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游山西村》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