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橡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丈,本末皆十圍。
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匠人執斤墨,采度將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風吹猛焰,從根燒到枝。
養材三十年,方成棟梁姿。
一朝為灰燼,柯葉無孑遺。
地雖生爾材,天不與爾時。
不如糞土英,猶有人掇之。
己矣勿重陳,重陳令人悲。
不悲焚燒苦,但悲采用遲。
寓意詩,就是寓言詩。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它的特點是,寓深刻復雜的道理于淺顯簡單的故事之中。
這首寓言詩,講一棵橡樹和一棵樟樹,生長深山三十年,高二百尺,粗十圍,已成難得之材,被選中去建造天子的明堂??蛇€沒來得及采伐,一場大火,橡樟化為灰燼。詩人喟嘆道:“地雖生爾材,天不與爾時?!?/p>
要明了作者寄寓在這故事里的深刻道理,就得知道作者寫作此詩時的特殊心境。唐元和十年(815),李師道派人暗殺了宰相武元衡。當時,白居易任左贊善大夫,這是個不能參與政治,專門陪伴太子讀書的閑官。因出于義憤,他上疏請求捕殺刺客。白居易當諫官時得罪的一批權貴,借口白居易越位,攻擊他不遵法制;又說他母親是賞花墮井而死的,但他卻寫了賞花詩、新井詩,攻擊他不遵孝道。憲宗李純便把白居易貶為江州刺史,旋即又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抒發的就是他被貶時的復雜心情。全詩以橡樟自擬?!暗仉m生爾材”,是說自己本有經國安邦之材。“天不與爾時”的“天”,暗指憲宗皇帝李純,也隱喻變幻莫測的政治風云。這兩句詩,集中揭露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險惡,傾瀉了自己橫遭貶謫的抑郁和憤慨。因為矛頭直指皇帝老兒,不能明目張膽地罵,只能隱指,因此,選用了寓言詩的方式。盡管用的寓言體,但從明白如話的詩句里,讀者卻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悲憤之情。
人才的成長,既需得地利,還需得天時;既要有一個利于成長的小氣候,更需一個施展才能的大環境?!梆B材三十年,方成棟梁姿”,說明人才成長不易,是“地雖生爾材”的具體內容。“一朝為灰燼,柯葉無孑遺”,痛陳人才輕易地被扼殺,是“天不與爾時”的深層含義。這兩句詩形象地概括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共同遭遇。這個“天”,就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笆欠遣挥杉?,禍患安可防”(《雜感》)。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不改變,那么,知識分子面臨的這條艱險的成才之路:“天不與爾時”,就永遠不可能改變。
上一篇:《寄狄拾遺時為魏州從事(節選)·[唐]姚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旻(節選)·[先秦]《詩經·小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