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輔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怨詞》,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多寫婦女的不幸命運。這是一首宮怨詩。
詩中的主人公是位宮女。詩中說她的“羅衣裳”乃“秦王在時”所作,而且歌舞春風,歡樂良多;可見她也曾有過一段值得回憶的青春歲月。而今“秦王”已經故去,羅衣想亦敝舊,宮女定非盛顏了。“秦王”,泛指帝王。《樂府詩集》載有梁·吳均《秦王卷衣》詩,寫秦王卷衣以贈所歡。此為借指,也有用典的意思和作用。在宮廷之內,“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布及千門。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白居易《后宮詞》)詩中的宮女,當年因歌舞承歡而獲賜羅衣,在她看來,當然是彌足珍貴的東西;特別是“秦王”已故的現在,就更會令她觸物傷懷,生今昔盛衰之嘆了。三句“為舞春風多”,是憶昔,謂此羅衣曾伴隨這位宮女,緩歌曼舞,春風裊娜,久侍君王。四句“秋來不堪著”,是慨今,謂“秦王”已故,羅衣冷落,秋來蕭瑟,更不堪著。“春風”、“秋來”,寓有東風暗換年華,昔盛今衰之意。“春風多”,含有無限舊情;“不堪著”,哀嘆今日之凄涼。由今日之“不堪”,愈感昔日春風之“多”;又以昔日之“春風多”,襯今日境況之“不堪”。對比鮮明,語意沉痛。
李瑛《詩法易簡錄》評此詩云:“不言其人之失寵,而但言羅衣之不堪著,且推其不堪著之故于‘為舞春風多’,轉若承恩頗久,合當棄置者。”這個分析頗有見地。第一,指出了此詩運用的是以衣喻人的比興手法,表現的是色衰愛弛、秋扇見捐之意。這是宮怨詩的普遍主題。第二,強調了“為”字的作用,它于此揭示了見棄之故:正因為歌舞承歡,既“多”且久,老去芳華,合當棄置。自憐之意,怨懟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尚有一點值得注意:此宮女對“秦王在時”的生活,似有眷戀之情;只是由于“秦王”故去,她才遭此冷遇。可見其怨不在故主,而在新王。因此,唐汝詢“疑崔有所寄托”。劉大櫆明言此詩為“刺先朝舊臣見棄”。聯系崔國輔乃開元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天寶間被貶為竟陵郡司馬的身世,寄托之說,不無道理。
上一篇:朱慶余《送陳標》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過勤政樓》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