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偉業(yè)
投金瀨畔敢安居?覆楚亡吳數(shù)上書。
手把屬鏤思往事,九原歸去愧包胥。
這首詩寫伍員(即伍子胥)雖替吳國立功,但終有負(fù)他的故國——楚,到最后他被吳王夫差賜死,下場可悲。
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父奢、兄尚均為楚平王所殺。他逃亡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奪取王位,并使吳國富強起來,曾領(lǐng)吳國軍隊破楚,入郢都(今湖北江陵),鞭楚平王尸。后因諫阻吳王夫差接受越國求和,夫差怒,賜劍令他自殺。
“投金瀨畔敢安居?覆楚亡吳數(shù)上書”,這是指伍子胥為了一心顛覆楚國,以報楚平王殺父兄之仇,而落魄地逃亡到吳國。“投金瀨”,地名。《輿圖記》:“投金瀨,在溧陽,溧女史氏飯子胥處。”《越絕書》載:子胥至吳,乞食溧陽,“見一女子擊絮于瀨水之中,曰: ‘豈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諾’,即發(fā)簞,清其壺漿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謂女子曰:‘掩爾壺漿,勿令之露。’子胥行五步,還顧,女子自縱于瀨水之中而死。”后來子胥報答這位婦女之恩,可是找不到她的家,便把金扔入當(dāng)年這位婦女投水處,此地遂稱“投金瀨”。敢安居,怎敢逗留。伍子胥報私仇而去助吳欲滅故國,這未免過分。可是他在吳國,為其立了大功,卻沒有得到好的結(jié)局。“手把屬鏤思往事,九原歸去愧包胥”,指伍子胥遇害時想起了以往申包胥救楚一事會感到自愧。“屬鏤”,劍名。吳王用屬鏤劍賜伍子胥自殺,見《史記·吳世家》。“九原歸去”,死歸地下。“愧”,意為愧見。《史記·伍子胥傳》載:“員之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伍子胥不及申包胥道義,背楚向吳,結(jié)果卻遭慘死,被用皮袋子(鴟夷)裝著丟進(jìn)江中。
伍子胥如不報私仇,就不致有負(fù)他的故國去助吳滅楚,也就不會因此而身名顯赫。這種暫時獲得的殊榮,是以有功于吳作為條件的,雖處于支配地位,但卻埋伏著禍根。這是因為伍子胥沒有舉足輕重的政治位置,就不敢向夫差直諫拒絕越國的求和,夫差識不透越國求和有喘息后東山再起的意圖,加上他剛愎自用,必然會忠言逆耳,所以一旦伍子胥冒犯了夫差,就構(gòu)成了雙方互相排斥的局面,出現(xiàn)形勢的逆轉(zhuǎn),終于逃不脫被殺戮的命運。矛盾著的兩個對立面并非平起平坐,勢均力敵的。夫差這一方主宰一切,壓倒了伍子胥一方,因福罹禍,其中含有的哲理,耐人尋思。
上一篇:《任運·[清]顧圖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伐木(節(jié)選)·[先秦]《詩經(jīng)·小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