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錢謙益·金陵秋興次草堂韻(錄三)》原文賞析
龍虎新軍舊羽林,八公草木氣森森。樓船蕩日三江涌,石馬嘶風九域陰。掃穴金陵還地肺,埋胡此塞慰天心。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
雜虜橫戈倒載斜,依然南斗是中華。金銀舊識秦淮氣,云漢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壁壘參差疊海山,天兵照雪下云間。生奴八部憂懸首,死虜千秋悔入關。箕尾廊清還頭極,鶉頭送喜動天顏。枕戈席藁孤臣事,敢擬逍遙供奉班?
錢謙益入清后的詩集名《有學集》。他有一些明顯指斥清朝,歌詠抗清復明活動的詩,不敢編入《有學集》,另編為《投筆集》。《投筆集》收七律一百零四首,步杜甫《秋興》詩韻,共十三疊,第一疊《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亦稱《后秋興》;草堂,以杜甫所居成都草堂指代杜甫。以下各疊,依次稱《后秋興之二》至十三。《后秋興》各疊,構成大型組詩。所詠史實,起于順治十六年 (1659)鄭成功進軍長江,反攻金陵 (南京),終于康熙二年(1663) 南明桂王被殺以后。
這里所選三首詩出第一疊,作者自注: “己亥七月初一日作。” 己亥,即順治十六年。這年五月,鄭成功與張煌言合兵沿長江進軍,收復長江南北不少城市。六月底,克鎮江,逼近南京。作者這時聽到鄭、張軍隊勝利的消息,喜而作了這些詩。
第一首,起聯寫鄭成功軍威顯赫,使清軍畏懼。“龍虎”、“羽林”,唐代和漢代的皇帝衛兵名,用指成功部隊。“新”,指這次組成的新軍; “舊”,謂成功在唐王隆武朝也典禁軍,侍衛左右。“八公”句用淝水之戰典故,苻堅望見八公山上草木,以為皆是晉軍,以喻清軍望風畏懼。頷聯謂鄭軍戰艦進入長江,近震“三江”,遠動 “九域”,即震動全國。“石馬嘶風”,用“安史之亂”時,唐太宗陵前石馬也化為活馬助戰的傳說,以喻明陵石馬有知,也必振奮“嘶風”。頸聯出句希望鄭軍掃蕩金陵敵人,恢復它原來的形勝,金陵舊有 “地肺”之稱;對句希望進而消滅清軍于邊塞,以慰“天心”人望。結聯以遼代清,說進軍金陵勝利,長干一帶的婦女可唱“平遼”歌曲,不必再為征人縫制征衣而敲搗石砧。
第二首,起聯謂清軍戰敗,武器狼藉,一些南方失地,復歸中華。頷聯出句以秦淮代金陵,謂其恢復“王氣”;對句以漢博望侯張騫乘槎尋河源故事,喻張煌言先鋒部隊攻取徽州、寧國諸地。頸聯謂清軍因失敗而哀哭。白山、黑水,清軍發祥之地; 草地,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結聯謂自黃毓棋舉兵舟山后,已歷十余年,又重新揩拭“老眼”,看到南明舟師再沖波逆流而進入長江。江豚,喻戰艦。
第三首,起聯謂鄭、張部隊,光能“照雪”,勢如自天而降。頷聯謂清軍失敗,不免有“懸首”之懼,“入關”之悔。“生奴八部”,指清軍; “死虜”,作者自注: “偽四王子遺言戒勿入關,東人至今傳之。”頸聯望明軍收復北京; 湖南北有利形勢,可以安慰桂王。“箕尾”,指北京一帶的星宿; “鶉頭”,即鶉首,指雍州分野的星宿,《柳如是別傳》: “謂湖南北諸軍,若見南都收復,必翕然景從。”結聯的“孤臣”,作者自指。謂他曾經降清,對明朝負罪,今日“枕戈”待旦,復國之后,當“席藁”請罪,不敢再望入朝,臣列“供奉”之班。
這三首詩,筆力雄勁,雖是步韻,格律上限制很大,而能一氣揮灑,精工渾成。寫鄭、張進軍,氣象蓬勃煥發;譏斥清朝、清軍,不避顯露,用典頗多,都恰切分明,以漢張騫故事寫張煌言,尤其扣得很緊。“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枕戈席藁孤臣事,敢擬逍遙供奉班?”三首詩的結聯,都曲折婉轉,富有情韻。詩中充滿喜悅之情和奮發之氣,既筆意縱橫,又典雅熨貼,氣勢情采并到。
上一篇:古詩《錢謙益·金陵雜題絕句二十繼乙未春留題之作(錄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施閏章·錢塘觀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