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
西風梳發冷颼颼,半醉微吟獨倚樓。
一片舊時南浦月,清光猶印別離愁。
詩末“別離愁”三字,點醒全詩意念中心,首二句具體寫為離愁襲裹的詩中人情狀,三、四句為引動離愁的主體物象,情因月光牽出,而月象在詩中后出,逆序寫來,先染后點,前密后疏,悠然打住。
首句前四字為人物局部特寫,西風吹拂著、梳理著詩中人的鬢發。冷颼颼,是寫實,也是人物心境感受。次句拉鏡頭向后,現出人物全景,喝得半醉,口中低低吟誦、念叨,獨自憑欄而立。也許是數人一起喝酒,但此刻逃席獨倚樓欄,一任西風吹拂的只有這一位。一、二句點象間,是局部與全體的關系,兩個鏡頭,特寫和大寫了人物倚樓,低吟、微醉,一任西風梳發的孤寂悵惘的身姿神態,這不能不引起讀者對他的關注,思謀他為何如此落寞?
南浦,本指南面的水邊,因《楚辭》有“送美人兮南浦”,后常用為送別之地的代稱。明月這一物象,傳統審美習慣使它積淀起固有的內容,孕含著愛者的娟好,相思的純潔,天各一方的感喟等等。此詩中,月而用“南浦”作限定,對月懷人之意便確定。在點象關系上,第三句出現月,則使前二句人物情態、人物立足處有了一個月照樓臺的大背景。在內在意念上,這一句透露出前二句人物失意情狀的原由:對著秋宵明月,游人思念起舊日,在同樣境地與愛者分手的情景。月還是舊時月,月下卻無舊時人,所以有上二句的半醉、微吟、獨立和感到西風的陰冷。三、四兩句一氣貫注。明月清光,不同心境人可引起不同聯想,詩中人看來,清光滿地,樹木投下斑駁影象,竟讀得出是滿紙相思、一地離愁。“清光猶印別離愁”,并沒有具體框定什么內容,正可引發多種聯想。離愁是詩要表現的本質思想,用“南浦月”暗點,用“別離愁”明點,飄逸而重實。離愁是“點”,是一般意念,它必須用“染”、用具體描繪,使之得到豐富表現。詩采用先染后點,以染的具體圖象喚起讀者思索,最后以點作結的寫法,前二句以物象動態勝,后二句作一舒緩,在清光織滿離愁、虛實交融的意象中,悠然束住全詩,結得頗有意味。
上一篇:王維《白石灘》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汪元量《錢塘歌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