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鄧千江
獻張六太尉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皋蘭〕蘭州的舊稱。〔百二秦關〕此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意思是指秦關險固,其兵二萬定當六國百萬大軍。〔定遠〕古城名,在今陜西省西南。此處指漢代的班超,他曾被封為定遠侯。〔元戎〕統帥。〔閫(kun)命〕將命。閫,原指郭門。〔齋壇〕將壇。〔區(ou)脫〕匈奴語,指漢胡邊境,戍守之地,這里借指西夏營壘。〔兜零〕舉烽火的器具。〔甘泉〕秦漢宮名,舊址在今陜西淳化甘泉山。漢文帝時匈奴入侵漢境,烽火曾及甘泉宮。〔虎牙〕指將士。〔賀蘭山〕又名阿拉善山,在今寧夏與內蒙交界處,當時為金兵與西夏人交戰之地。
這首被后人譽為金人樂府“第一”的《望海潮》是寫給當時鎮守西部重鎮蘭州的張六太尉的。作者鄧千江和張六太尉的生平已不可考,但這首詞的雄風壯語至今讀來猶動人心魄。
這首詞開頭便以形容軍威的“云雷”二字起句,以黃河的險如天塹、城池的固若金湯說明蘭州自古以來便是有名的軍事重鎮。“營屯”三句言駐守蘭州的金兵力量的強大。首言軍營的交錯排列如同繡錦錯金的圖案,寫出兵眾之廣和軍紀之肅整。次言重迭的山勢象規劃軍事的聚米為山的軍事模型,暗指將領的善于指揮。最后說駐守在這襟喉之地的金兵就如同當年以二當百的“百二”秦兵。下面詞人又以雄渾之筆描摹了這古來征戰之地的悲涼景象。無論是古戰場上依然流淌著的殷血,天空中時時飄拂著陰云,盤旋的鷲雕,還是戍樓上的那如同玉弓般的一彎曉月,都使我們看到這古戰場的陰森慘冽,這邊塞的凄涼。下半闋作者用“看看”二字將筆鋒一轉,讓我們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先以“定遠西還”,漢代班超鎮守西邊,封侯的故事,借指張太尉的鎮守蘭州。又以元帥發布軍令,上將設壇點兵,極力描寫金兵的凜凜軍威。接著用“區脫晝空,兜零夕舉”寫西夏的營壘已空,烽火已熄。并用甘泉宮也燃起了報告平安的火炬,表現出敵兵已被征服。而將士中傳來的歡快的笛聲和宴會中的歌舞,正是描繪出金兵歡慶勝利的場面。結尾“招取英靈毅魄”兩句,承上半闋“鏖戰血猶殷”,直寫對獻身沙場的將士的祭奠,也和上半闋相呼應,增加了這首詞的悲壯氣氛。
金人劉祁《歸潛志》載:“金國初,有張六太尉鎮守西邊。有一士人鄧千江者獻樂章《望海潮》云云。”據此可知,此詞為諛美之作。然而詞中以“繁縟雄壯”之語言,描繪出皋蘭重鎮的天險兵勢,金兵的軍情戰事,景象渾烈,猶不失為一幅動人心魄的邊塞軍情畫。
上一篇:《擬古(其三)·南朝宋·鮑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望海潮·金·折元禮》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