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醉村場夜半歸,西山月落照柴扉。
劉琨死后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此詩作于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秋,作者當時閑居山陰(浙江紹興)。獨孤景略是作者的一位知交,《劍南詩稿》卷十四有詩題云:“獨孤生策,字景略,河中(山西永濟)人,工文善射,喜擊劍,一世奇士也。”陸游在四川與之結識,淳熙九年,獨孤景略卒于四川忠、涪之間。在這首詩中,陸游通過對友人的追懷,表達了抗戰志士報國無路凄孤落寞的沉痛感慨。
詩的場景,是在寂靜的秋夜中展開的。月落西山,時當夜半,投閑置散的作者,空有一腔報國熱忱,只能呼酒買醉,以澆胸中愁悶。此時,從村場回歸柴廬,心緒仍不平靜。在這寂靜的夜中,凄清的月下,他想起了獨孤景略這位已故的朋友。作者記得淳熙四年九月自成都往漢州道中,還曾與獨孤相遇,兩人打獵夜飲,作者有詩云:“一樽共講平戎策”,“倒瓶濁酒洗余悲”。但是,這位韜略文章均堪大任的志士,卻功業難成,不久之后便死于蹭蹬坎坷的世路上,作者深深地為之痛惜。詩中把獨孤景略比作晉代的劉琨。劉琨曾立志克復中原失地、驅除入侵外族,他與祖逖枕戈待旦,聞雞起舞,是憤發有為的志士,歷來受人敬仰。獨孤景略的才志正如劉琨,而陸游也同樣是堅決抗戰的志士,他與獨孤景略結為至交,也就像劉琨與祖逖一樣。但是,今天獨孤已死,作者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奇士”。值此夜半醉歸,聽到荒雞啼鳴,追懷往事,禁不住凄然淚下。詩的最后一句“獨聽荒雞淚滿衣”,悲從中來,不可斷絕。“荒雞”既扣住上句劉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又十分切合“夜半歸”的自然時序和村場西山的自然環境;“荒雞”意指夜間不時啼鳴的雞,但同時也傳達出一種荒漠的感覺。此句句首以一個“獨”字點示傳神,讀后使人感受到如同初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所描寫的那“天地悠悠,愴然涕下”的意境,它與上句對應,在存歿的對比中表現出一種深沉的凄孤悲愴之感。這正是一個需要“奇士”的時代,但真正的“奇士”卻只能困頓以死,或淪落以生,這里有懷念,有痛惜,有自慨,也有委婉的指斥,種種復雜的感情,都在言外。
上一篇:陸游《夜寒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范成大《題畫卷》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