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劉義慶·支公好鶴》鑒賞
支公好鶴,住剡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
(《世說新語·言語》)
這篇只有70多字的短文,通過記敘支公(即支遁,字道林)愛鶴的故事,表現(xiàn)了魏晉士人的高潔情懷。
文章以“支公好鶴”一句總起,然后圍饒著雙鶴“欲飛”——“不復能飛”——“飛去”命運的變化,展開支公愛鶴的具體描寫。支公愛鶴,卻違背鶴之天性,拔去其羽毛,使之不能奮飛。當他見到受傷的鶴的那沮喪的神情,不由省悟。“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云云,看起來是狀鶴之沮喪,實際上是虛寫支公默察體省的心理活動。支公認識到有凌云沖霄之姿的鶴不當作檐下小鳥喂養(yǎng)后,便“養(yǎng)令翮成”,使之重返云霄。
鶴在古人眼中,是仙物,是不落凡塵的象征。支公獨好鶴,多少可見出其性情的不俗。而最后的放鶴之舉,不僅表現(xiàn)了他最終對順物天性思想的心會、肯定,而且也流露出他對有“凌霄之姿”事物的欣賞和愛護,而這種欣賞則與其高潔性情相一致。
上一篇:《先秦·論語·揠苗助長》鑒賞
下一篇:《明·袁宏道·斗蛛》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