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調詞(三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調,別名《清平辭》,唐大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處選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第一首以花喻人。關鍵是一個“想”字,用它作為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系。“想”,想象,想見。想到云,會想見楊貴妃穿的婀娜多姿、飄飄欲仙的衣服;看到花,會想見楊貴妃美麗的艷容。“衣裳”,古時上曰衣,下曰裳。寫衣美,實際仍是寫人美,而且是上下通體皆美。從總體概括又十分簡潔地寫楊貴妃之美。“春風拂檻露華濃”。“春風”是位“萬能博士”,它吹開苑中梅,吹開櫻、杏、桃、梨花,吹開薺花、榆筴,但它也溫風煦煦,吹拂著雕琢華麗的欄桿。“春風拂檻”這四個字,是為了烘托、渲染、陪襯下三個字: “露華濃”。“華”同花,此指牡丹花。牡丹,它“傾國”,尤其是“露華濃”后更芬芳!這兩句寫盡楊貴妃的得意,同時也含有她深受寵愛之意。
后二句宕開,由人間而天上,意脈承接,仍寫楊貴妃的美。“群玉”即群玉山,神話傳說中的仙山。這里結構十分巧妙: “若非”,如果不是(這樣);“會向”,定是(那樣)。這里是說像楊貴妃這樣的美人,如果不在“群玉山頭見”,定要“瑤臺月下逢”。兩處皆是景美、人美,以景襯人,人則更美!只有李白這樣大的手筆,才能把楊貴妃寫得如此鮮活,如此出塵,化實為虛,使其人有飄飄欲仙之姿。
第二首從歷史人物的對比中來寫楊貴妃的美。“一枝紅艷露凝香”,徑承上首“花想容”,直應“春風拂檻露華濃”,并實指楊貴妃就是一枝含露凝香的紅艷艷的牡丹花。“云雨巫山”用宋玉《高唐賦》典:楚懷王曾經夢游高唐,遇巫山之神女,王因幸之。女神去而辭曰: “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這是一件傳作風流韻事的美談。后三字“枉斷腸”一出,境況大變。這里說楚懷王與神女幽歡是在夢中,虛無縹渺,比起李楊真實的兩情繾綣、幸福美滿來,自不可作同日語,所以說“枉斷腸”。言外有古人不及李、楊之意。
后二句以趙飛燕喻楊貴妃。趙為漢成帝時宮人,成陽侯趙臨汝之女。善歌舞,體輕如燕,故名。先為婕妤,許后廢,立為后,與其妹昭儀趙合德專寵十余年。哀帝立,尊為皇太后。平帝即位,廢為庶人,自殺(見《漢書》卷97)。“倚新妝”,形容美人嬌慵的神情姿態。
第三首由第一首的天上、第二首的漢宮,而寫到眼前的“賞名花,對妃子”,總括一個“歡”字。“名花”,指牡丹花。“傾國”指絕色佳人。這里指楊貴妃。“兩相歡”,以花比人,以人映花,人面牡丹,融溶和洽,“直寫出美人絕代風神,并寫得花亦栩栩欲活” (李锳《詩法易簡錄》)。實際這一“歡”字聯系下句貫穿全篇。“君王帶笑”,何嘗不是“歡”!一個“看”字,更把風流天子唐明皇也寫得活靈活現了。
后二句再從反面寫“歡”。“解釋”,消釋、消除。這里說:即使有無限春愁,也在這春風的沉香亭中消除了!正如沈德潛云: “本言釋天子之愁恨,托以春風,措詞微婉。” (《唐詩別裁集》卷20)
從《清平調詞三首》總體來看,雍容華貴,綺旎風流,但不流于俗,寫得情采濃郁,語由信筆,文由隨意,不失飄逸瀟灑之致。
上一篇:韓偓《深院》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紳《溯西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