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田汝成·北高峰》鑒賞
北高峰,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奉五顯之神①。山半有馬明王廟②,春月,祈蠶者咸往焉。浮屠七層,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王修復之,宋咸淳七年復毀。群山屏列,湖水鏡凈,云光倒垂,萬象在下。漁舟歌舫,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覿其影③。西望羅剎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郡城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左右映帶,屋宇鱗次,草木云蓊,郁郁蔥蔥,悉歸眉睫。山頂舊有望海閣,今廢。
(《西湖游覽志》)
這篇游記,鋪陳平淡,描狀自然,給人以安靜、悠遠的美感。
小記由介紹北高峰的山徑和古跡閑閑入筆,雖平淡而不平庸。沿途的石磴、曲折,廟宇的神祗、香客,都一一涉及,足見筆墨的閑暇。寫到 “浮屠七層”,兩建兩毀,微含悲涼之意,正好為下文騁望江湖勝景起到反襯作用。
作者佇立峰頂、騁目遠眺,景色驟然一變: 那“云光倒垂,萬象在下”的湖水,那“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的舟影,那“若匹練新濯”的羅剎江,那“茫茫無際”的江海遙接處,以及那“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郁郁蔥蔥”的郡城,交織成一幅明靜、闊大的水墨畫,并從中隱約透露出一種閑適、自足的情懷。
以上是小記的主體,行文到此也未嘗不可擱筆了。但是,作者忽又補記一筆: “山頂有望海閣,今廢。”是畫蛇添足嗎?是結構混亂嗎?顯然都不是。聯系元朝統治者對文事的壓抑摧殘來看,作者于這輕輕的頓挫中,透露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痛惋惜之情。
上一篇:《先秦·列子·匏巴鼓琴》鑒賞
下一篇:《清·廖燕·半幅亭試茗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