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原文|注釋|賞析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者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①,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 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啟超曰: 傷哉,老大也! 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于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②。西宮南內③,白發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④,譜霓裳羽衣曲⑤。青門種瓜人⑥,左對孺人⑦,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⑧之盛事。拿破侖之流于厄蔑⑨,阿剌飛⑩之幽于錫蘭(11),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12),終而攬鏡,嗚呼,面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 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杰且然,而況于尋常碌碌者耶? 生平親友,皆在墟墓; 起居飲食,待命于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 今年且過,遑恤明年? 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13)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14)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15); 秦皇漢武,若何之雄杰; 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 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而今頹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人懷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 “老大嫁作商人婦”(16)者耶? 嗚呼! “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 ”楚囚相對(17),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啟超曰: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如其老大也,則是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澌滅(18),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此國,而今漸發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以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龔自珍氏之集有詩一章,題曰: 《能令公少年行》(19)。吾嘗愛讀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國民而自謂其國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國民而自知其國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諺有之曰: “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然則國之老少,又無定形,而實隨國民之心力以為消長者也。吾見乎瑪志尼(20)之能令國少年也,吾又見乎我國之官吏士民能令國老大也。吾為此懼!夫以如此壯麗濃郁翩翩絕世之少年中國,而使歐西日本人謂我為老大者,何也?則以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21)幾十年八股,非寫幾十年白摺(22),非當幾十年差,非捱幾十年俸,非遞幾十年手本(23),非唱幾十年諾(24),非磕幾十年頭,非請幾十年安,則必不能得一官,進一職。其內任卿貳(25)以上,外任監司(26)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備(27)者,殆九十六七人(28)也。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飲食步履視聽言語,尚且不能自了,須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責之以國事,是何異立無數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輩者,自其少壯之時,既已不知亞細歐羅為何處地方,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猶嫌其頑鈍腐敗之未臻其極,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腦髓已涸,血管已塞,氣息奄奄,與鬼為鄰之時,然后將我二萬里山河,四萬萬人命,一舉而畀(29)于其手。嗚呼! 老大帝國,誠則其老大也! 而彼輩者,積其數十年之八股、白摺、當 差、捱俸、手本、唱諾、磕頭、請安,千辛萬苦,千苦萬辛,乃始得此紅頂花翎之服色(30),中堂大人(31)之名號,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畢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兒拾金一錠,雖轟雷盤旋其頂上,而兩手猶緊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顧也,非所知也,非所聞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國也,瓜分也,彼烏從而聽之,烏從而信之? 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兩年內,洋人不來,強盜不起,我已快活過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幾個衙門,賣三幾百萬之人民作仆為奴,以贖我一條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難辦? 嗚呼! 今以所謂老后、老臣、老將、老吏,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風一夜催人老,凋盡朱顏白盡頭。” 使走無常(32)當醫生,攜催命符以祝壽。嗟乎痛哉! 以此為國,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歲而殤也。
梁啟超曰: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33)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恒情(34),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箠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 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州,則國勝于歐州,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35)。干將發硎(36),有作其芒(37)。天戴其蒼,地履其黃(38)。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
(《飲冰室合集》)
注釋 ①死海——為一大咸湖,在約旦與巴勒斯坦之間。因水中鹽分太高,動植物不生。潴(zhu)——積水。澤——湖泊。②潯陽江頭……佳趣——這幾句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詩意。洛陽系作者誤記,應為長安。③西宮南內——指唐代皇城內的太極宮和興慶宮。④白發宮娥……遺事——這幾句是借用元稹《行宮》詩意。⑤霓裳羽衣曲——唐代開元年間由印度傳入的樂舞曲。⑥青門種瓜人——指邵平。他本是秦東陵侯,秦亡后,他在長安青門外種瓜。青門指長安城東最南頭的霸城門,因城門是青色的,故稱青門。⑦孺人——妻。梁代江文通《恨賦》: “左對孺人,顧弄稚子。” ⑧珠履——名貴的鞋子。此處代指腳步。雜遝——雜踏,紛亂的樣子。⑨厄蔑——一譯厄爾巴,島名,在地中海中。⑩阿剌飛——一譯阿拉比帕沙(1839——1911),埃及人,因反對英國干涉埃及內政,被英軍流放于錫蘭。(11)錫蘭——即今斯里蘭卡。(12)髀(bi)——股外部。(13)拏云——李賀《致酒行》:“少年心事當拏云。”拏同“拿”。(14)挾山超海——《孟子·梁惠王》: “挾泰山以超北海。”(15)郅治——郅隆,即昌盛之意。(16)“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中句。(17)楚囚相對——形容束手無策之狀。事見《世說新語·言語》。(18)澌滅——消亡,滅亡。(19)《能令公少年行》——見《定盦全集》。(20)瑪志尼——意大利革命家,歷經曲折而完成統一意大利事業。(21)哦——吟哦,誦讀。(22)白摺——用白紙疊成的折頁,清代用作科舉考試的考卷。(23)手本——明、清時代下級官員晉見上級官員時所用的名帖。(24)唱幾十年諾——諾,應作“喏”。古人相見時作揖問候叫唱喏。(25)卿貳——指尚書、侍郎。(26)監司——清代布政司、按察司、道員的通稱。(27)備——健全。(28)殆九十六七人——大概有九十六七個人。(29)畀(bi)——給。(30)紅頂花翎之服色——清代表示官階的服飾。(31)中堂大人——宰相。(32)走無常——為陰司勾攝應死者魂魄的人。(33)僦屋——租賃房屋。(34)恒情——常情。(35)矞矞(yu)皇皇——美盛貌。(36)干將——寶劍名。硎——磨刀石。發硎——才從石上磨了出來。(37)有作其芒——光芒閃射。(38)黃——土地的顏色。《易·坤》——“天玄而地黃”。
賞析 文章寫于1900年,完全是時代的產物,是新興的改革思想與守舊思想撞擊而迸射的火花,是熱烈的愛祖國、愛民族感情的熊熊燃燒。清廷的腐敗,外國的欺侮,國家民族之瀕于危亡,都使愛國志士不能不奮起,不能不爆發。本文就是當時爆發的一顆光芒耀眼的核彈。
這樣的文章,恐怕千古之后的中國人讀了,也會感奮不已的。如此酣暢淋漓洶涌奔瀉的文辭,實屬少見。相同句式的大量重復排比,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它造成了文章的極大的氣勢,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奔騰洶涌,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
中國,到底是一個行將衰亡的老大帝國,還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少年中國?作者認為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若自認老大,那就會很快衰朽滅亡; 若自認少年,那就會奮發向上,前程無限。歐美日本說中國老大,意思是說中國沒落了,要消亡了。因此我們必須奮起,從頭開始,以少年自居,以國事自任。重要的是少年人再勿學老大。所以,振興國家的責任全在少年。
在問題提出后,文章即先把老、少兩類人心態的特征準確地指出并且細致地逐項加以對比。這里對比老、少兩類人 實際上也是在對比兩種狀態的國家。所以他在長篇的比喻對照后,最后挽上一句:“人固有之,國亦宜然。”在對比中,文章運用了連鎖句式,系列推論,使論點環環緊扣,其邏輯力量如裝甲列車般勢不可擋。連鎖推理之后,緊接著又運用了聯想得極其廣泛深刻的長系列的比喻。這些比喻,喻體之形象鮮明,喻意之確切生動,實為少見。其藝術之高妙,令人嘆服。把老人與少年分別比為夕照朝陽,瘦牛乳虎,秋柳春草,這還不出奇,至于分別比為和尚和劍俠,已經有奇趣了; 有誰還能想到分別比為字典與戲文,鴉片煙和白蘭地酒,隕石和珊瑚島,金字塔與大鐵道,死水凼與長江源呢?這真是比得又奇特又新鮮又深刻。至于一口氣連出18個比喻,怎能不如暴雨澆淋,使讀者無法招架,只得折服。這段的句意由疏到密,句子越來越緊湊、越短促,就象樂曲由慢漸快,從緩到急一樣。
文章接著用一段文字專舉老年人憶舊的種種情形。事例典型,情景生動,文筆優美,對于老年人的衰境,極盡形容之能事。衾寒于鐵,一燈如穗,撫髀攬鏡,齒盡發白,有的只是幽郁,悲慘,頹唐,嘆息,灰心短氣。作者問道,怎么能希望這樣的人來呼風喚雨,追云捉月,挾山而超海呢?
下文先退一步,承認我國已由年少變為老大:在先是唐虞秦漢之雄杰,漢唐康乾之烜赫,而現在是“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但下文一轉,說明老大的是過去的中國,它已經漸漸消亡了。未來的中國則是漸始發達、前程方長之少年。
再往下,文章著重論證一個國家之衰老或年少,主要看國民的精神,“隨國民之心力以為消長”。而我們中國握國權的盡是老朽之人,這些人都被科舉八股等等搓磨幾十年而成了木偶人,“腦髓已涸,血管已塞,氣息奄奄,與鬼為鄰”。這樣的人豈能不保守?讓他們來治國,猶如讓“走無常”當醫生,催命鬼來祝壽。這里,文章又是先退一步,從握國權的人的老朽,論及中國確乎老大: “嗚呼!老大帝國,誠則其老大也!”但最后一段又一轉,說少年們可以創造一個少年的中國。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文章有兩次大的轉折和起伏,使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曲折而盡意,反復而透辟。文章最后兩段還使用了兩次比擬手法:用乞兒拾金緊抱不舍的情景來比擬老朽掌國權后不愿改革的情形;用新舊租房人對待房舍的不同態度來比擬老年與少年對待國家富強的不同態度。這兩段文章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是越老越無銳氣,越少越有火氣。掌握國權的人不應太老,否則國家也就老大了。試想讓那些老得非聾即瞎,或者半身不遂,走路要人攙,吃飯要人喂的人來掌握國家大權,國家能不老大嗎?
文章結尾來了一段極其富麗華美的駢文,使全文的思想感情達到高潮,縱情抒發了對新生的中國的熱烈向往和贊頌。
上一篇:瞿秋白《小諸葛》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虞集《尚志齋說》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