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修竹彈甘蕉文》原文|注釋|賞析
長兼淇園貞幹臣修竹頓首①: 臣聞芟夷蘊崇②,農(nóng)夫之善法,無使滋蔓,剪惡之良圖③。未有蠹④苗害稼,不加修伐⑤者也。切尋⑥蘇臺前甘蕉⑦一叢,宿漸⑧云露,荏苒歲月,擢本盈尋⑨,垂蔭含丈⑩。階緣寵渥(11),銓衡百卉(12),而予奪乖爽(13),高下在心(14),每叨(15)天功,以為己力。風(fēng)聞藉聽(16),非復(fù)一涂(17)。猶謂(18)愛憎異說,所以掛乎嚴(yán)網(wǎng)(19)。今月某日,有臺西階澤蘭、萱草(20)到園同訴,自稱“雖慚杞梓(21),頗異蒿蓬,陽景所臨(22),由來無隔。今月某日,巫岫斂云(23),秦樓開照(24),乾光弘普(25),罔幽不矚(26)。而甘蕉攢(27)莖布影,獨見鄣蔽(28); 雖處臺隅(29),遂同幽谷。” 臣謂偏辭(30)難信,敢察以情。登攝(31)甘蕉左近杜若、江蘺(32),依源辨覆(33),兩草各處,異列同款(34)。既有證據(jù),羌(35)非風(fēng)聞。切尋甘蕉出自藥草(36),本無芬馥之香,柯條之任(37); 非有松柏后凋之心(38),蓋缺葵藿傾陽之識(39)。馮藉慶會(40),稽絕倫等(41)。而得人之譽靡即(42),稱平之聲寂寞(43)。遂使言樹之草,念憂之用莫施(44); 無絕之芳,當(dāng)門之弊斯在(45)。妨賢敗政,孰過于此。而不除戮,憲章安用?請以見事(46),徙根剪葉,斥出臺外。庶懲彼將來(47),謝(48)此眾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注釋 ①長兼淇園貞幹臣修竹頓首——此套用臣子向君王上書言事的格式。長: 長久。兼:任。淇園:地名,以產(chǎn)竹著名,在河南淇水之濱。此是借用。貞幹臣: 賢臣。貞幹,同“楨榦”,本來指筑垣墻的工具,后用來比喻國家的賢才。修: 長。頓首: 頭叩地而拜。②芟夷蘊崇——割除積聚。③剪惡之良圖——除惡的上策。圖: 謀慮。④蠹——蛀蝕,敗壞。⑤加修伐——予以刈殺。修: 整治。伐: 砍斫。⑥切尋——深思。⑦蘇臺前甘蕉——蘇臺: 臺名。甘蕉: 香蕉的一種,此指甘蕉樹。嵇含《南方草木狀》: “甘蕉,望之如樹,株大者一圍余,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尺余、二尺許。” ⑧宿漸——素來沾潤。宿:通“夙”,早。漸:浸濕。⑨擢本盈尋——莖干長到七八尺高。擢:滋長。本:指莖干。盈:滿。尋:七尺或八尺。⑩垂蔭含丈——落下的樹蔭有一丈見方。(11)階緣寵渥——憑借優(yōu)越的地位。階緣:憑借。寵渥:尊崇優(yōu)厚。(12)銓衡百卉——執(zhí)掌百卉的命運。銓衡:衡量輕重的工具,此指掌銓衡的職事。卉:草的總稱。(13)予奪乖爽——給予或剝奪不合事理。乖:違背事理。爽:差錯,過失。(14)高下在心——意謂隨心所欲。高下:用作動詞。(15)叨——通“饕”,貪。(16)風(fēng)聞藉聽——猶道聽途說。藉:借。(17)非復(fù)一涂——謂不止一處。涂:道路。(18)猶謂——還是覺得。(19)愛憎異說,所以掛乎嚴(yán)網(wǎng)——意謂人們好惡不同,因此總有人想要對它繩之以法。掛:勾住,牽絆。乎:于。網(wǎng):指法律。(20)澤蘭、萱草——兩種草。(21)杞梓——兩種優(yōu)質(zhì)樹木。(22)陽景所臨——日光照射。(23)巫岫斂云——謂山收起雨云。借用宋玉《高唐賦》: “妾在巫山之陽,高山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話。巫岫:即巫山,這里泛指山。岫:峰巒。斂:收。(24)秦樓開照——謂太陽升起,借用《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之語。秦樓:泛指樓。(25)乾光弘普——陽光燦爛普照大地。(26)罔幽不矚——沒有幽暗處沒有照射到。罔:無。矚:借為“燭”,照明。(27)攢——聚集。(28)獨見鄣蔽——謂獨自擋住陽光遮蔽其下。見:通“現(xiàn)”。鄣:同“障”,阻塞。(29)臺隅——臺側(cè)。(30)偏辭——片面之辭。(31)登攝——登。攝:同“躡”。(32)杜若、江蘺——兩種香草。(33)依源辨覆——謂從甘蕉樹蔭辨別其所遮蓋。(34)異列同款——謂它們所處位次不同但都被甘蕉蔭影遮蔽。款:事項。(35)羌——語助詞。(36)出自藥草——甘蕉屬多年生草,果肉甜美能食,故云。藥草:可治病的草。(37)柯條之任——指木材的廣泛用途。柯: 樹木的枝干。(38)松柏后凋之心——指堅貞的節(jié)操。《論語·子罕》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零落。(39)蓋缺葵藿傾陽之識——沒有赤誠的品性。蓋:句首語氣詞。葵藿:向日葵和豆葉,這里偏言葵,葵向陽而傾。識:心性。(40)馮藉慶會——憑借好的機(jī)遇。馮:通“憑”。慶:福。(41)稽絕倫等——謂超越同類同輩。稽絕:超越。(42)得人之譽靡即——沒有得人之譽。得人:獲得人們的擁戴。靡:無。即:走近,湊近。(43)稱平之聲寂寞——沒有稱平之聲。稱平:稱頌平正公直。(44)言樹之草,念憂之用莫施——指妨礙了萱草的生長。《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即萱,萱草一名忘憂草。言:句首語助詞。樹:栽植。莫:不。(45)無絕之芳,當(dāng)門之弊斯在——指影響了杜若、江籬的生長。斯:這,此。(46)見事——表現(xiàn)出來的事實。(47)庶懲彼將來——謂以期使它以后改惡歸正。懲:懲戒。(48)謝——道歉謝罪之意。
賞析 沈約的這篇《修竹彈甘蕉文》,是一篇奇特的文字。彈奏之文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下向皇帝上書言事的文書,其用在按劾
政事,揭露官員的瀆職、違法行為,抨擊過失和罪惡。因而它涉及的對象通常是朝廷命官,又總是據(jù)實寫來,事核而言信。沈約本人的《奏彈王源》、《奏彈孔稚珪違制啟假事》,和任昉的《奏彈曹景宗》、《奏彈劉整》等,莫不如此。而這篇《修竹彈甘蕉文》,彈者和被彈者即文中的修竹和甘蕉,卻都是自然物。修竹彈劾甘蕉,更是虛構(gòu)的。如此幻設(shè)為文,用嚴(yán)肅的文體做成這等戲謔俳諧的文章,作者的構(gòu)思是大膽的, 出格的,作者的這種構(gòu)思也是奇妙的, 出色的。 彈奏文字緣于它的性質(zhì),最容易寫得刻板、呆滯。作者寫此文,無疑是在諷諭社會,揭露抨擊那種權(quán)柄在手便胡作非為,弄得民怨沸騰的人和事。作者不將此情思直接寫出,而化情思為自然景物,通過擬人化手法使植物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能夠象人一樣說話行事,借物言懷,就使得他所要表述的意思既形象生動,又達(dá)到了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文章也因此而別具一番情致和趣味,雜文的韻味就出來了。
值得玩味的是,沈約這篇文章雖非寫實,但在寫法上,實為一代彈文之程式。文章先寫農(nóng)夫治稼的原則和方法,在理論上楬橥剪惡除害的意旨,為下文張本。然后寫甘蕉的所作所為,揭露它 “銓衡百卉”而 “予奪乖爽,高下在心”的惡行,并證以澤蘭、萱草的控訴,顯示不除戮不足以謝眾屈平民憤之義。最后揭出甘蕉的老底:“出自藥草,本無芬馥之香,柯條之任,非有松柏后凋之心,蓋缺葵藿傾陽之識”,論議它的罪惡,并提出“徙根剪葉,斥出臺外” 的處置意見。全文有理有據(jù)有力,從容而切峻。文章以四字句為主,兼用其他句式,整齊中不乏參差歷落。用辭講究,語言典麗,然采不滯骨,敘事生動,議論精篤。王應(yīng)麟認(rèn)為,奏彈之文必理有典則,辭有風(fēng)軌,使氣流墨中,聲動簡外。沈約的這篇文章,可以說達(dá)到了這樣的要求。
文章借修竹而彈甘蕉,在當(dāng)時是否有具體的諷諭對象,今已不可得知。但縱觀歷史,類似于甘蕉的人物,類似于淇園的地方,并不少見; 象修竹一樣敢于斥邪扶弱,為民請愿的耿介之士,亦不在少數(shù)。因此,從思想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是值得一讀的。
上一篇:楊振聲《侏儒與痰盂子》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獨秀《偶像破壞論》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