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式·[越調] 柳營曲
湯式
聽箏
酒乍醒,月初明,誰家小樓調玉箏?指撥輕清①,音律和平,一字字訴衷情。 恰流鶯花底叮嚀, 又孤鴻云外悲鳴。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壺冰。聽,盡是斷腸聲!
【注釋】 ①指撥: 彈箏時套在手指上的指套。
【鑒賞】 這是一篇頗見功底的音樂審美評論。唐代白居易 《琵琶行》 曾繪聲繪色地再現了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并通過這千變萬化的音樂形象,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聲。白居易的詩用的是連綿不斷的詩句,這里湯式則用特殊的散曲形式聲情并茂地來展示箏曲之美,給人以親聆其聲之感。
“酒乍醒,月初明,誰家小樓調玉箏?” 開頭三句先點明聽箏的時間,作者當時的情態: 月色初明的夜晚,作者酒后微醺,忽然間就聽到鄰近小樓上,傳來悠悠的箏聲。這樣一個清幽的環境,首先就為全曲提供了一個“聽箏” 的美好空間。一個“樓” 字,字外有音,暗示彈箏者是一個妙齡女子,在這樣的鋪墊下,作者再展開 “聽箏” 的感受與評論,只見她纖指輕撥,指下旋律和諧,一聲聲如泣如訴,一弦弦如怨如慕,在曲聲中盡情傾訴衷腸。這里作者由唯耳可聞的 “音律和平” 聯想到親眼目睹的 “指撥輕清”,將聽覺和視覺相互溝通,使無形的聲音變成了有形的指法動作,再進而從和諧的指法動作來表現彈箏人的特定情緒,使曲中意境,層次更為豐富,蘊含更為豐厚,可謂匠心獨運。接著,作者又連用了幾個準確而生動的物象來充分展示箏曲之美妙感人。“恰流鶯花底叮嚀” 用了杜甫 《絕句漫興》 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叮嚀” 之意,說箏聲好似流囀的黃鶯兒在花間穿飛而過,細語叮嚀; “又孤鴻云外悲鳴”,箏聲又仿佛失群的大雁在云天中翱翔,悲鳴響遏行云; “滴碎金砌雨”,箏聲還如同驟雨滴落于臺階; “敲碎玉壺冰”,箏聲恰如玉碎珠裂的清響。以上四個比喻變化多姿: 流鶯是低回淺吟的,孤鴻則是高飛悲鳴; 雨滴是紛亂的,玉碎則是清和的,這變化多姿的形象極大地啟發了讀者的想象力,從而在他們心中引起“聽箏” 的共鳴,使他們能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發揮作者用語言描繪給讀者的 “箏曲”。最后,作者以 “聽,盡是斷腸聲” 結束全曲,既承前文 “訴衷情” 的情思,又與上句 “敲碎玉壺冰” 相照應。用 “斷腸” 二字概括曲意,更賦予箏聲以生命和情感,創造出動人的藝術境界。
此小令,以鶯語、悲鳴、滴雨、敲冰等豐富而鮮明的意象傳達出感人至深的箏聲,堪稱佳作。
上一篇:蘇彥文·[越調]斗鵪鶉·冬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顧德潤·[越調]黃薔薇帶慶元貞·御水流紅葉|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