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書懷》原文|注釋|賞析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①。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②,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注 釋
①危檣:船上高高的桅桿。
②“名豈”二句:這兩句立意含蓄。詩人素有遠大政治抱負,卻長期被壓抑,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不是詩人的心愿。詩人休官主要原因不是老和病,而是因為受到排擠。
·導讀入境
這首五言律詩是杜甫漂泊西南時期的作品。公元765年4月,他賴以存身的好友、巴州刺史嚴武故去,詩人只得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多日的漂泊,使他倍感疲憊與郁悶: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獨自來到船頭。只見習習的晚風輕拂岸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舟望去是那樣的孤獨。明星低垂,月光隨著波濤涌動,大江滾滾東流。原野分外空曠,廣袤,只有腳下的小舟與他為伴。此時此刻,似乎一生的坎坷、磨難重現眼前,一種莫可名狀的悲苦、凄愴漸漸襲來。流落他鄉,生活日窘;官場失意,壯志難酬,“我何嘗不是這江岸上的一顆弱草? 江面上一條獨泊的小舟?人怎能只靠詩文揚名天下?做官則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休退。如今我飄然一身像什么呢? 水天渺渺,我何嘗不是那孤寂獨立于天地間的一只沙鷗?”
·賞 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那細草、孤舟、沙鷗都寄寓著詩人內心的悲苦與孤寂,情懷藏于景中,景中隱有情懷,真是情景相生的典范之作。
不僅如此,詩人還善于使用反襯的藝術手法。明星低垂,四野空曠,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確是一幅景象壯觀。意境雄渾的畫面,頷聯歷來為人稱道。然而瞻前顧后,從“獨夜舟”、“一沙鷗”這些意象看,再聯系詩人并不滿意自己僅僅因為詩文而有名氣,遠大的政治抱負不能施展,你就會走人詩人的內心世界。就會感到這雄渾闊大之景,正反襯出詩人的孤苦伶仃、顛連無告的凄愴! 在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中同樣使用了這種反襯的手法。先極言春光融融,風光宜人,漫江柔波,白鳥掠起;滿山青翠,山花紅艷。但筆鋒馬上陡然一轉,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這優美的景色反勾起思鄉的感傷,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強烈的反差,別具韻致。
·思考題
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比較,看這兩首詩在反襯手法使用上有何相通之處。
上一篇:項羽《垓下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賀《夢天》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