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嗣成·[正宮] 醉太平
鐘嗣成
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拾灰泥補砌了舊磚窯,開一個教乞兒市學。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系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絳,做一個窮風月訓導。
【鑒賞】 鐘嗣成,字繼先,號醜齋,元代戲曲家。汴梁 (今河南開封) 人,長期居杭州。他的名著《錄鬼簿》,計兩卷,記載有元一代的曲家事跡,并加以品評,是研究元曲的重要文獻。所作雜劇有《章臺柳》、《錢神論》 等七種,均失傳。散曲存世者,有小令59首,套數一曲。
這首小令作者運用代言體,模仿乞兒 (教書先生) 的口吻,表現了乞兒的風流和才情,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元代社會貧富懸殊的狀況。開頭兩句: “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是全篇點睛之筆。作者將“風流貧” 與 “村沙富” 對舉,褒貶愛憎,判然分明。社會上的人嫌貧愛富,這個乞兒卻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貧而風流值得稱許,富而粗俗則惹人嫌惡,接下來的兩句進一步表現出乞兒的憤世嫉俗,與眾不同。眾所周知,元代社會的文人學士仕進無門,無錢無勢,有“九儒十丐” 的說法。然而,這個乞兒卻親自動手,拾灰泥修補舊磚窯,辦了一個教乞兒的學校,甘為人師。在當時,這樣做不僅需要風流才氣,更需要勇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乞兒是孤獨的,因而也是貧窮的。下面的三句具體描寫這位教書先生的打扮: “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系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絳”,連用三個排比句式,表現出這個乞兒的寒酸。然而,這寒酸中也顯示出乞兒的自尊。他戴的帽子雖說“半新不舊”,卻是高貴的烏紗帽; 他穿的衣衫雖說“半長不短”,卻是質地優良的黃麻罩; 他系的衣帶雖說“半聯不斷”,卻是有身份的皂環絳。這個乞兒的裝扮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有些滑稽,在他的身上,高貴和低賤不和諧地融合起來,表現出作家寓莊于諧、極富幽默的才能。“半新不舊”、“半長不短”、“半聯不斷” 是平凡的家常語,經過作者巧妙地運用,有自然天成之感。結句 “做一個窮風月的訓導” 承上而來,自然貼切,點明乞兒的志向。這里的 “窮風月” 意即窮風流,“訓導” 指的是舊時學官名。
需要指出的是: 作者筆下的 “乞兒” 并非是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其所云 “風流”,乃是元代任誕恣性、白眼世俗的文人特有的玩世不恭和反抗現實的方式。這支小令作者用第一人稱來寫,以最為人鄙視的乞兒自況,并濃墨重彩鋪敘之,按照傳統的文學觀念視之,則不免“俗” 到極點,惟其如此,它才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獨具特色的作品。
上一篇:程景初·[正宮]醉太平|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馮子振·[正宮]鸚鵡曲·山亭逸興|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