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霖·[雙調] 清江引
錢霖
夢回晝長簾半卷, 門掩荼蘼院①。蛛絲掛柳棉,燕嘴粘花片,啼鶯一聲春去遠。
【注釋】 ①荼蘼: 薔薇科植物, 初夏開花,花單生, 白色。 又作“酴蘼”。
【鑒賞】 錢霖,字子云,松江人。即上海市松江縣人。天歷,至順年間(1328—1332) 棄俗為黃冠(即道士),更名抱素,號素庵。此曲應該是他棄俗為道期間的作品。
此曲抓住“夢回” 后剎那間的見聞和感受,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山中幽居,初夏花鳥、人物的風俗畫,透露出煙霞隱士閉門幽居、棄絕塵事、無意爭春的情懷和惜春的心情,風格十分淡雅。
“夢回晝長簾半卷”,作者開篇即從“夢回” 落筆,接下來全是“夢回” 之后的瞬間所見、所聞、所感。“晝長” 是夢回之后的所感。大白天閉門酣睡,一覺醒來,尚嫌“晝長”,這種生活已隱隱透露出煙霞逸客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 主人公在睡眼迷蒙中, 看到荊簾半卷, 柴門半掩, 荼蘼院中群芳已謝,只有屋檐下殷勤的蛛網,掛出幾片柳絮,在風中搖曳,它似乎善解人意,正竭盡全力為主人挽留住最后一絲春意; 落紅遍地,乳燕低飛,它們正忙著用小嘴銜起那粘泥帶塵的花片,去梁上壘筑香巢。忽然,一聲悅耳的鶯鳴,驚攪了凝神靜觀的主人公,他終于恍然省悟: 啊,可愛的春光到底已經是遠遠歸去了啊! 黃庭堅《清平樂》: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正是黃鶯的啼聲驚破了主人公的酣夢,又是黃鶯的鳴囀告知了春去的消息。古詩有“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里也一樣,主人公不計春秋時序,全憑柳棉、燕嘴、鶯鳴向他提醒,而主人公的無限愛春、惜春之情,也從中隱隱透出。
此曲通篇寫景,然而卻內涵豐厚,言簡意遠。讀者從“夢回” 后的所見、所聞、所感,不僅能看出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惜春愛春的逸士情懷,更能看出作者無意爭春的生活態度和心志高潔的個性品格。作者將自己幽居的柴院取名為荼蘼院, 想必院中正綻放著素雅潔白的荼蘼花。 蘇軾有《酴骾花菩薩水》 詩: “酴骾不爭春, 寂寞開最晚。” 在此, 作者單舉院中的荼蘼, 不僅僅是與 “晝長” 的夏季時令相呼應, 更重要的是借荼蘼寄托他不屑與群芳爭奇斗艷、取寵媚眾的高潔個性。
上一篇:馬謙齋·[雙調]沉醉東風·自悟|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關漢卿·[雙調]碧玉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