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陸機2
二則·之一3
臣聞覽影偶質(zhì)4,不能解獨5;指跡慕遠6,無救于遲7。是以循虛器者8,非應(yīng)物之具9;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機10。
二則·之二11
臣聞圖形于影12,未盡纖麗之容13;察火于灰14,不睹洪赫之烈15。是以問道存乎其人16,觀物必造其質(zhì)17。
1 連珠:文體名,借比喻說明事理的有韻短文,每篇多為四至八句。“連珠”始見
于漢代,后又有“演連珠”、“廣連珠”等。演、廣,即推演、推廣之意。陸機《演連珠》共五十首。2陸機(261-303):字士衡,西晉著名文學(xué)家,與弟陸云合稱“二陸”,有《陸士衡集》。3這是《演連珠》的第十八首。4覽影偶質(zhì):意為看到影子與形體成雙。5解獨:解除孤獨。6指跡慕遠:意為指著前人的足跡羨慕他達到的境地。7無救于遲:意為不能補救自己的遲緩。8循虛器:意為憑借著空虛的東西。9應(yīng)物之具:指處理世事的工具。10致治之機:指治理國家的辦法。11這是《演連珠》的第四十六首。12圖形于影:對著影子畫像。13盡:畫盡。14察火于灰:對著灰燼觀火。15洪:大。赫:明顯。烈:指烈焰。16問道存乎其人:意為問“道”要向有“道”的人請教。道:指理想、道德規(guī)范。17造:達到。質(zhì):本質(zhì)。
【析點】 這里所選的兩則“演連珠”,前者通過比喻闡述的道理是注重實際,不務(wù)形式,不說空話;后者闡述的道理是認識事物必須抓住本質(zhì)。巧譬妙喻往往可以把嚴肅的哲理變得生動、親切,這正是“連珠”的長處。但“連珠”大多辭采華麗,結(jié)果辭勝于文,這又是“連珠”的弊病。陸機這兩則只具“連珠”之長而絕無“連珠”之弊,而且,他運用比喻更有其獨到之處。其一是兩則“連珠”以“覽影”、“指跡”、“圖形”、“觀火”四種人們?nèi)粘I钪辛?xí)有的體驗作比,把道理闡發(fā)得深入淺出,極富說服力;其二是所用的喻體都不是單一的物體,而是對一件事情的觀察、參與、體驗、認識的全過程,喻體有豐富的容量,所闡釋的哲理也就更為豐實和圓滿;其三是四個喻體本身均含有一定哲理,如此則不拘滯,更富啟發(fā)性;至于其喻體的新穎而貼切,則更是不言自明的了。有了這些特點,本來凝煉而嚴肅的哲理就顯得生動活潑,發(fā)人深省,且具有生活氣息,使人樂于接受。
上一篇:《湖心亭紅燈》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火燒裳尾》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