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雙調] 折桂令
虞集
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鸞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悲夫關羽云殂。天數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鑒賞】 “短柱體” 是詞曲中 “巧體” 的一種 (見明代王驥德《曲律》),一句兩韻或三韻,用韻過密,極難寫作。
這首《折桂令》 是作者在 “席上” 所賦,元末陶宗儀曾記載虞集作此曲的逸事。虞集一次在童童學士家宴集時,有歌兒順時秀唱一支《折桂令》: “博山銅細裊香風……” 一句兩韻 (如: 銅、風) 名為 “短柱”。虞集愛它新奇,就以席上偶爾談及蜀漢史跡為主題,即席賦成這支 “短柱體” 曲子。(見 《南村輟耕錄》 卷四《廣寒秋》)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寫魏、蜀、吳三國之爭,風云變幻,人事變遷,事業成敗,轉眼成空。只能增加后人的無限感嘆。
劉備鸞輿三顧茅廬,孔明出山輔佐興業,漢權已一蹶不振,漢室如日薄西山,諸葛孔明、五月深渡南瀘。美妙啊,周郎成功戰術; 悲嘆啊,關羽敗走麥城! 兵家抗戰,豪杰爭雄,然而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盈虛在 “天數”,乘除于 “造物”,宇宙間,萬物的盈虛、消長,人世間百業的得失、成敗,都賴天數所定,造物所致,誰都難以逃脫這個命運,與其拼搏,浮沉于世,還不如趕早勘破塵俗,如陶淵明一樣,賦一首 《歸去來兮辭》,歸隱于山林。
本曲表現了作者的一種歷史觀,即認為興亡皆由天數決定,非人謀所能左右的。這種對歷史,對人生的認識與評價都帶有某種悲劇意識,忽視了人的作用。常言道: “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上一篇:劉時中·[雙調]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馬致遠·[雙調]撥不斷|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