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少年游》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欄干十二獨憑春, 晴碧遠連云。 千里萬里, 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這是首寫春日里一個女子睹芳草而懷游子的詞。首兩句“欄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寫這個女子獨倚在彎彎曲曲的欄干上,觀望著這萬物復蘇的大地上,芳草滋長,風和日麗。“欄干十二”,語出南朝樂曲《西洲曲》:“欄干十二曲”。在這里,也可以說是這位女子心情的一種象喻。面對無邊春色而她獨自一人,她心里交織著對春日來臨的欣喜和惆悵,對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思緒紛亂,正如這欄干一般曲折難盡。“晴碧”,形容芳草的滋潤蓬勃,暗中反襯她的寂寞孤獨。“遠連云”,芳草無邊,這自然使她聯想到天邊外遠游的愛人。愛人卻不能陪伴她共賞無邊春色,睹春傷春,不禁黯然! 故作者進一步寫道:“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千里萬里”兩句,空間與時間對得很工整規矩,但容量極大,一下子從眼前的畫面跳出來,大大開闊了作品境界,增強了感情氣勢。這位女子睹芳草而想到芳草的千里萬里無處不生,更想到了那千里萬里之外的愛人;他在哪里? 何日才能重聚? 在這二月三月春光明媚的時候,她的思念與日俱增,愈趨強烈,青春華年里,她所能做的,竟然只是等待! 語詞里不無這樣微微的憂慮;或許他回來時,芳草卻已經凋零了。“行色苦愁人”,寫這位女子的腦際中時常浮現出愛人在旅途中的情景,越想越難以自解。這三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之筆,放肆的著筆,特立的意象,明快的語感形成了巨大的感情容量,形成了一個青春生命的深深的嘆息。
詞的下闋的起句分別用了兩個與春草有關的典故以寄相思之情。“謝家池上”,據說謝靈運因夢其弟謝惠連,醒后得佳句“池塘生春草”;“江淹浦畔”,語出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吟魄與離魂”,有人認為乃復指,吟魄指謝,離魂指江,似不當。觀其上下句的意思,吟魄即離魂也,離魂即吟魄也,是一個東西,它們與前面的兩個典故都用來表示春日里對親人的刻骨相思。“那堪疏雨滴黃昏”,疏雨、黃昏,都帶著濃重的凄迷悵惆的調子,這是詞中的傳統意象。選用一個“滴”字,與其說是寫春雨的淅瀝連綿,不如說更多的是為了寫出女主人公此時面對黃昏疏雨那種拂不去除不凈的無盡思緒,它正象滴滴春雨一般,細微而纏綿,讓人不堪忍受,后來李清照《聲聲慢》中寫道:“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很可能受到歐陽此作的啟示,同時也可以看作為這個詞句準確的闡發。“更特地”,更加地、加倍地意思。“憶王孫”,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原指隱士,這里喻女子所思念的游子。
據《能改齋漫錄》載,歐陽修此詞原為賦草而作,但由于作者沒有為詠物而詠物,在詞中表現了許多抒情的內容,故詞成之后,雖然從描寫到用典處處不離春草,其抒情內容卻使賦草只成為一種象喻和鋪墊。與歐陽修的其他愛情詞相比,此作寫得特別典雅,作者用了詩詞中好幾個傳統意象,自然貼切,深化了詞的境界。全詞抒情深摯含蓄,詞語明白易懂,表現了那種傳統文化素養很深的士大夫詞作特有的雋永韻味。
上一篇:《崔國輔·小長干曲》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山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