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越調] 憑闌人
涂再思
春愁
前日春從愁里得,今日春從愁里歸。避愁愁不離,問春春不知。
【鑒賞】 籠統地說,春天是美好的。但如果自己心情黯淡,或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那么春的美便恰恰只能引發人的愁思,使人 “對無窮景色,總是傷悲”。
大到像杜甫那樣 “感時花濺淚”,憂國憂民而傷春,小到如離魂的倩女因“日長愁更長,紅稀信也稀” 為情而愁,或如一般紅顏怨女“人愁老花怕春歸”為韶華難留青春難再而愁,或如蕓蕓眾生為生計為某一個具體的困難在春天對景而愁等等。不管是哪一種愁,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即像這首曲中寫的那樣,愁如一根從“前日” 抽出的絲,穿過“今日”,一直拉到愁者迷惘的 “問” 中,還要顫悠悠地牽下去。
這愁似乎是抽之不盡,源源不絕的。抒情主人公因何而愁?題目標明 “春愁”,因春而愁。但他卻說“春從愁里得”,好像春未到愁已生,而春歸何處?春從愁里歸,春歸愁卻還在。春來了,春又去了,唯有愁,莫名而來,來了就揮之不去,避之不及,令犯愁的人迷惘已極,竟天真到去問春: 這是為什么?
其實有這種困惑的人也不止他一個。宋朝黃庭堅也曾 “問春”: “春歸何去?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雖也悵然發問,但問后于詞末又自尋得一種答案,總算有了解脫。而這里卻在“春不知” 上戛然而止,讓人堵得心慌,而禁不住跟著叨叨: 愁究竟從何而來? 不是天外飛來,而是從心里潛滋暗長出來的,不正是美好的春景撩撥出一片早已深藏于心的愁情嗎?
上一篇:姚燧·[越調]憑闌人|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馬致遠·[越調]天凈沙·秋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