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
杳杳煙波隔千里,白蘋香散東風起。
日落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
起句的意境渾灝蒼茫,“杳杳”的重疊用語顯示出江面的迷離浩淼,它是對“煙波”的具體修飾。“煙波”的“煙”是對江面上水氣霧氣的描述,整個江面被霧氣籠罩,所以就仿佛使人覺得有千里之遙。這一句以“隔”形成遙遠感,以“煙”形成模糊感。詩題“江南春”,詩人是以千里江波作為描述對象和視覺對象,“江南春”色就集中在這浩瀚江水上。
次句在第一句視覺描述的基礎上進入嗅覺描述。一陣東風吹過,“白蘋香散”,芬芳四溢。“蘋”是一種淺水生植物,根莖匍匐泥中,春天開白花。蘋指蘋花。白蘋入詩,豐富了江南春色的具體內容。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視覺和嗅覺的交替,也使境界的描述由浩闊進入清麗。首句是粗筆縱描,景象迷離,猶如作畫是底色鋪染,次句則以“白”字作色,使迷茫之中透出亮色,境界遂不板滯。
第三句把前兩句綰合到詩人身上,體現了前兩句的描述發自一位佇立汀洲、玩賞春色的主體形象。時在“日落”,把描述的時間具體點出,同時,此句與首句在景象上還有著內在的勾聯關系。“日落”時分,自然景象昏黃,更易出現“杳杳煙波”的狀貌,恍若有千里之隔。“汀洲”是江中小洲。“一望時”就點示出詩人縱目四眺的形象。這樣,前兩句的“杳杳煙波”、“白蘋香散”都是來自于詩人“一望時”的所見、所得。從表面層次上看,這是寫詩人佇立汀洲,眺望江面的形象;而從深度層次上看,詩人何以要披著落日的余暉,佇立汀洲,眺望江面呢?這就隱隱地推出了一個“情”字,詩人情鐘江水,留連江南春光,于是,結句“柔情不斷如春水”便行云流水般地推出。這里才把“江南春”的“春”字正式點示出來。如果說次句的“白蘋”以景物暗示出“春”,這里就明點出“春”,二、四兩句之間也存在著某種聯系。“柔情”蜜意是由春景的欣賞所引發出來的,全詩便由景入情。柔情不斷,無休無止,顯示出情思的綿長。“如春水”的比喻,切題切境,既點出題旨,又顯示出情感的特征,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綿綿不絕。
唐代杜牧有著名的《江南春絕句》,寇準的這首同題絕句詩,格調不同,異曲同工,唐宋二代,交相輝映。
上一篇:無名氏《雜詩四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歐陽修《田家》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