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清江引 野興(八首選七)·四
楚霸王火燒了秦宮室,蓋世英雄氣。陰陵迷路時,船渡烏江際,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這首曲子用了楚霸王項羽的故事,說項羽起兵抗秦,八年之中,“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進了咸陽,火燒了秦宮室,打垮了秦的統治,英雄氣概,蓋世無雙。開頭兩句“楚霸王火燒了秦宮室,蓋世英雄氣”,就說項羽擊破咸陽,入函谷關火燒阿房宮,有萬夫不當之勇。接著三句“陰陵迷路時,船渡烏江際,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與前兩句既有聯結,說明項羽后來的軍事情況,又是以“蓋世英雄氣”急轉直下,說明他窮途末路,兵敗自盡。“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 ‘左。’左,乃陷大澤中。” 《史記·項羽本紀》中這一段記載,是對“陰陵迷路時”的最好注釋。項羽是由于被田父欺騙而迷路,陷入大澤中的。“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項羽欲渡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渡,但項羽不愿渡,對亭長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慚于心乎!”說完他把自己的馬贈給亭長,又與漢騎持短兵接戰,最后“乃自刎而死”。這是“船渡烏江際”的具體說明。這兩句說明,項羽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到頭來,自為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慷慨,以失敗告終。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與世無爭,“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隱居起來為好。作者引用項羽的典故,就是為了突出這一主題。
上一篇:商調·百字知秋令·王和卿|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大石調·初生月兒(四首)·四·|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