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2),往來無白丁(3)。可以調素琴(4),閱金經(5); 無絲竹之亂耳(6),無案牘之勞形(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8)。孔子云: “何陋之有(9)?”
〔注釋〕(1)馨: 香,指德行美好。《左傳·僖公五年》: “明德惟馨。”(2)鴻儒: 大儒,博學者。(3)白丁: 白衣,平民。(4)素琴: 沒有華麗裝飾的琴。(5)金經: 古時用泥金書寫經文的佛經。(6)絲竹:弦樂和管樂,泛指音樂。(7)案牘: 官場文書。(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亮在南陽隱居住草廬。成都少城西南有漢辭賦家揚雄宅,亦稱草玄亭,因揚雄字子云,故稱子云亭。(9)何陋之有: “有何陋”的倒裝。《論語·子罕》篇: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鑒賞〕《陋室銘》全文僅八十一字,卻膾炙人口。開篇,作者運用比興手法引出陋室。作者以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來比喻陋室; 以“有仙則名” 、“有龍則靈”來歌詠陋室的 “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的名句,具有哲理性。緊接著,作者極寫陋室的內外美景、人情交往及其樂趣。“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是寫陋室門前內里的美景。一 “綠”一 “青” ,把陋室映襯得格外的別致幽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是寫作者與朋友交往的情況,以顯示作者不平常的身分和高雅不俗。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的樂趣包含著封建士大夫的情調。這是不足取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四句,作者極寫自己身居陋室的樂趣。“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采用散行句式,正面寫其安逸;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運用的是駢儷句式,反面寫其逸豫。在散句與駢句之中,既有呼應,也有對照: “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 ,“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 。其句式既整飭,又錯綜,頗富美的韻律。最后,作者又將自己的陋室比之于諸葛孔明南陽草廬、揚雄成都宅第,權作自慰和自勉。在寫作藝術上,“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是對仗句,與開篇的比興句遙相呼應,使短文的結構顯得十分謹嚴。文章的最后結句援引孔子的“何陋之有?”是為了說明自身的志趣符合圣人之道。
《陋室銘》乃作者積極參加政治斗爭失敗后而又不愿與權貴同流合污的產物。作者本是個企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從在朝廷擔任監察御史到身居陋室,自然是苦衷難言。作者在《陋室銘》中思想矛盾也依稀可見: 一會兒說“閱金經” “無案牘之勞形”,一會兒又將自己身居陋室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相比,看得出作者仍不甘寂寞。《陋室銘》既有作者不羨慕富貴榮華、不與當時腐朽的權貴同流合污、重視自身的思想修養的積極一面,也有自命不凡、清高脫俗的消極的一面。我們在鑒賞時要細加分辨。
《陋室銘》在寫作藝術上也有特色。通篇押韻,是其特色之一。所以,全文音調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猶如脫口而出,毫無矯揉裝束之態,充滿了音樂美。造出精警名句,是其藝術特色之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一名言佳句,膾炙人口,流傳百世而不衰,顯示了它永久的藝術魅力。其三,引用典故和孔子之言,對起首的比興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是一個極好的佐證。
上一篇:《古文觀止·隋唐五代文·劉禹錫·陋室銘》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史記·項羽本紀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