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此詩為元豐八年(1085)蘇軾于汴京(河南開封)寫的兩首題畫詩之一。該詩又名《惠崇春江曉景》。惠崇,是建陽(今屬福建)一位工詩善畫的僧人。“工畫鵝、雁、鷺鷥”(《圖繪寶鑒》)“尤工小景,為寒汀遠渚,蕭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圖畫見聞志》)據詩意可知,惠崇所畫的是一幅早春春江鴨戲圖。詩的前三句寫了六種景物:竹子和竹外的桃花,春江和江中戲游的鴨子,蔞蒿和剛剛發芽的蘆葦。三句各有側重,第一句是岸上之景,第二句是水中之景,第三句是岸邊之景。但是,一首題畫詩如果僅僅寫了上述景物,仍算不上是好詩,更談不上為“上上絕句”(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蘇軾這首名作除了上述景物以外,還寫了憑借觸覺方可知道的江水之“暖”,憑借經驗和判斷方可預知的“河豚欲上”,憑借思維方可知道的鴨的“先知”。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介入,全詩才顯得生機盎然,充滿靈氣。
同時,蘇詩的這些想象和補充亦并非無本之木。因為桃花、蔞蒿、蘆芽已經提供了一幅早春春景圖。由早春到“春江水暖”,再到“鴨先知”,可謂順理成章。再由“蔞蒿滿地蘆芽短”,和梅堯臣《河豚》詩“春洲生獲芽,春岸飛楊花。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想到“正是河豚欲上時”,亦極合情理。
題畫詩貴在詩畫相契。時至今日,惠崇的畫早已失傳,蘇的這首題畫詩卻依然膾炙人口。尤其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句,更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春江水暖”,作為局外的人是很難知曉的。至多,也只能憑借想象,作一合理的預測。天天生活在“春江”中的鴨子則不同, 由于它們生于斯,長于斯,“春江”的任何變化它們都會最先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真知出于實踐,這即是蘇詩給我們的啟迪。
上一篇:《宋應星·憐愚詩》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鐐·感事》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