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少年》言情贈友詩歌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陽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飛卿的詩,有的以清麗見長,有的以豪放稱雄。《贈少年》這首送別詩,作者在與少年暢抒胸懷,傾吐情誼之中,透露出一種灑脫、豪爽的 “俠氣”(徐增 《而庵說唐詩》 ) 。
詩題 《贈少年》,少年者何?作者沒有說,從全詩內容來看,也未能見出作者與少年的特殊關系,這就給人留下了疑問,為何兩人談得如此投機,竟吐肺腑之言?
首句 “江海相逢客恨多”中 “客”,可知兩人客旅他鄉,“江海相逢”可知兩人是邂逅相逢,而非故友相遇。為何一遇即談頗多的恨?這里,作者在首句敘事,很抽象,“恨”些什么?是仕途不達之恨,還是愛情不愉之恨,都沒有說明。第二句 “秋風葉下洞庭波”,作者宕開敘事而寫景,巧妙地化用屈原辭“洞庭波兮木葉下”和謝莊 《月賦》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來渲染,烘托客恨,從而在氣氛上加深了 “客恨”,借以抒發作者寂寞而受挫的心情。
第三句 “酒酣夜別淮陽市”,作者將第二句寫景給人留下的形象打了一個結,從此頓住,又回到第一句敘事上,至此,才明白 “客”所 “恨”者何! 這里作者又巧借典故,名為敘事,實為抒懷,來表現自己多年來背書仗劍、浪跡江湖和懷才不遇的憤恨。《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少時受辱胯下,貽笑于淮陽市,日后又稱雄沙場,成為統領百萬雄師之帥。韓信雖受辱忍耐,但日后終于出人頭地,可是作者卻四海漂泊,仕途不達,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又能怎樣呢?韓信還有自己用武、施展才華的時代,而作者則是“霸才無主始憐君” (《過陳琳墓》),竟然連施展才華的機會也沒有。作者巧用典故,借古人的酒杯來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將自己懷才不遇等復雜的思想感情都表現出來。因此,第三句內涵是極其豐富的,手法也是卓然超群的。第四句 “月照高樓一曲歌”,又回到寫景上,以景結情,這情結得高昂,豪放。作者雖有怨恨,但不消極,兩人在酒酣暢敘中,說盡了 “恨”,仍能引吭高歌,“莫拋心力作詞人”,“欲將書劍學從軍”,這種雄心永葆、逆境奮發的精神,給詩涂上了一層明朗雄壯的亮色。
這首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除了巧用典故,融敘事與寫景于一體之外,作者在構思上也匠心獨運,借一斑窺全豹,猶如現代小說的細節描寫,將作者一生江海漂泊所受的苦恨,用與一少年相逢而又相別的瞬間場面表現出來,在藝術處理上充分體現了以小見大的妙處。作者與一少年邂逅相逢,談得如此投機,一方面固然說明兩人境況相同, 志同道合, 一方面也說明作者恨之多, 遇到知音,肝膽相照,肺腑可見; 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作者的命運,就是將來少年的命運。因為這是一個不愛才的時代,少年與溫庭筠“不修邊幅”,“與新進少年狂游狹邪” (《舊唐書·文苑傳》) 的性格相仿,豈能逃脫這個埋沒人才的時代對他們的戕害?
上一篇:《贈衛八處士》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裴迪》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