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王 維①
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②,世界法身中③。莫怪消炎熱,能生大地風。【注釋】
①王維:見《酬張少府》。
②天眼:即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一。
③法身:佛學概念,僧肇維于《維摩詰經》注中認為:“法身者,虛空身也。無生而無不生,無形而無不形。超三界之表,絕有心之境。陰人所不能攝,稱贊所不能及。寒暑不能為其患,生死無以化其體。故其為物也,微妙無象,不可為有;備應萬形,不可為無;彌綸八極,不可為小;細入無間,不可為大。故能人生出死,通洞乎無窮之化,變現殊方,應無端之求。”《大乘義章》卷十八云:“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法本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詩本事】
這是一首佛理詩。詩題《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過是拜訪之意,謁是拜謁,拜見。操禪師是青龍寺高僧,與王維、裴迪常有來往。
【賞評】
這首詩以生動的形象來演說佛理。
詩人自稱老態龍鐘,顫巍巍慢步去青龍寺拜謁操禪師,去探討佛理,明白了佛性本有,法性皆空。操禪師為有道高僧,明悟佛法,山河盡在佛的天眼里,世界都在佛的法身中。這首詩所涉及的佛理之核心,即中間的“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四句。前十字所寫,是指操禪師通曉佛家“一切皆空”(即所謂“空病空”)的佛理學說,所以王維特地前來向其詢問“義心”(指眾生所具有的先天性佛性)的佛學之理。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一聯,則是從佛學本體論的角度闡述“法身”與“世界”的關系。“法身”廣大無邊,能統攝萬物,涵蓋一切。而這是佛教對眾生萬物本體的認識,即所謂的本體論。王維于詩中專門言及此者,表明的是他對這種本體論的體認與解悟。
上一篇:《處士盧岵山居》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夏日題老將林亭》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