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此書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他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
——《豫章先生遺文》
〔注〕 顏魯公: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因曾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楊少師:五代后周書法家楊凝式,后漢時曾歷官少傅、少師,世稱楊少師。李西臺:宋代書法家李建中,因喜愛洛陽風土,曾屢次要求任西京留司御史臺之職,世稱之為李西臺。 無佛處稱尊:宋石霜慈明禪師至京師,見駙馬都尉李遵勖,李問臨行一句作么生,師曰:無佛處作佛。“無佛處稱尊”意亦相同,謂于無能人處逞能。
蘇軾的書法,在當時并不十分為人稱道,甚至還受到不少的譏評,能夠獨具只眼,賞識他的書法的,首推黃庭堅。庭堅是蘇軾的門下士,不僅景仰老師的人品、學問、文章,對他的書法也有獨到的評價,而不人云亦云。庭堅另外還說過:“東坡書隨大小、真、行,皆有嫵媚可喜處。今俗子喜譏評東坡,彼蓋用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是豈知法之意哉!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指出書法要體現作者的個性,表現其人的品格、學問、才氣,只有這樣,才是好的藝術作品。如此見解,當然不是見慣了翰林、侍書等的俗書的人所能有,東坡書法在當時之不受人賞識,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一篇:黃庭堅《解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跋王荊公禪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