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得張漢州書》言情贈友詩歌
盡道三巴遠,那無一紙書?
衰遲自難記,不是故人疏。
這首小詩是陸游在紹熙五年 (1194) 的春天寫的,那時,詩人已經是七十歲的老翁了。詩中所懷念的張漢州,是陸游的老朋友張縯。關于陸張的友誼,《崇慶縣志》 里有文字記載道: “張縯,字季長,……亦當時名人魁士也,惜行事鮮傳。惟與陸游同在南鄭幕,交最密,以道義相切琢。縯沒后,游賦詩以寄其悲,有 ‘張卿獨所敬,夙昔推直諒’ ,又 ‘一慟寢門生意盡,從今無復季長書’ 諸語。復附蜀中舟寄書存問其家,可想見一時篤誼云。”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蟄居山陰,而他的老朋友則遠在蜀中,路途如此之遙,交通又極為不便,他們已經很久不通音訊了,詩人不能不強烈地思念起老友來。
“盡道三巴遠,那無一紙書”,這兩句可作兩層意思來理解。一層意思是,人人都說三巴遙遠,否則,你哪里會連一封書信也不來呢?三巴,本指巴郡、巴東和巴西,這里指張縯所居的蜀中一帶。另一層意思是,雖然人人都說三巴遙遠,但你怎么能夠一封書信都不來呢?第一層意思似乎是在為老友的久不來信尋找安慰自己的理由——路途太遠; 而第二層意思似乎又有點埋怨老友的書信久久不至。但不管是寬慰也罷,埋怨也罷,則都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殷切思念。正因為好久不知道朋友的情況了,禁不住有些擔憂,所以才寬解自己: 那是因為路途太遠,而老友一定是平安無事的;也正因為對朋友的掛念,才不禁會埋怨老友為什么許久不來書信。短短兩句,把詩人復雜的心情委曲道來,而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厚誼便也歷歷可見了。
“衰遲自難記,不是故人疏。”這后兩句一方面又在安慰自己,現在人老了,記性也差了; 所以書信久久不來,是由于年齡的關系,并非是故人疏于友情。另一方面,在這兩句中,也隱隱透露出詩人的遲暮之感。這時的詩人已年屆古稀,而欲酬以身報國的壯志卻仍遙遙無期,此生恐無實現之日了,這怎能不使詩人感慨萬千呢?詩人與好友張縯相交于南鄭幕府 (那是南宋的抗金前線) ,兩人都有恢復故土的雄心壯志,而如今,他們不但天各一方,且都潦倒失意,壯志難酬。共同的抱負,共同的志趣使他們結為摯友,如今相似的處境更能生出同病相憐之悲。人到老年,更易懷念故人舊事。詩人在前一年,就有過一首懷念張編的詩 《東村散步有懷張漢州》 ,詩中寫道: “憂國丹心折,懷人雪鬢催。”將之與本詩參看,我們更能夠理解詩人憂老亦即憂國的深心。
這首詩用筆經濟。短短的五言四句,把詩人復雜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在對朋友的懷念中,暗藏了對朋友的擔憂; 在感嘆年老力衰時,流露了壯志空懷的感慨,內涵頗為豐富。這首詩在語言上明白如話,直如口中道來,但卻詞淺意深,耐人尋味。此外,全詩處處流露出了詩人對友人的掛念和體諒,寫得情真意切,自有其感人之處。
上一篇:《丹陽送韋參軍》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書哀》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