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出城南,塵頭暗城北。
五軍戰馬如錯繡,出入變化不可測。
逆胡欺天負中國,虎狼雖猛那勝德?
馬前嗢咿爭乞降,滿地縱橫投劍戟。
將軍駐坡擁黃旗,遣騎傳令勿自疑,
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栗何為汗如洗!
《戰城南》是漢樂府“鼓吹曲”中“鐃歌”曲名之一,其內容為描寫軍旅戰場景象,歷代詩人多有擬作。這首詩作于淳熙四年(1177)春。五年前,陸游曾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幕賓,襄贊軍務,親臨南鄭抗金前線。但不到一年即改除成都府安撫司參議官,后任職范成大幕府,遠離抗金戰場,投閑置散,報國無門。不久又被免職。他目睹統治者優游享樂,不圖恢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只能憑借想象來抒發抗金的抱負。詩借樂府舊題,用浪漫主義筆法,寫想象中宋軍出征,以其強大的聲威,使金兵丟盔棄甲、紛紛乞降的情狀。詩人同時期還有一首《出塞曲》,想象宋軍出征塞外、攻克敵巢。這兩首堪稱姊妹篇。
全詩可分三層。第一層四句,寫宋軍出征,隊伍浩浩蕩蕩,陣容變化莫測,預示戰斗必勝。“錯”,相互交錯; “繡”,原指五采成文的刺繡。“錯繡”,形容軍隊陣容錯雜變化,調度有法。謂宋軍聲勢既壯,又號令嚴明。第二層四句,謂金人入侵中原,違天不義,雖有虎狼之兇猛,但不敵王師的德威,故一觸即潰。“馬前嗢咿爭乞降,滿地縱橫投劍戟”,寫敵方潰不成軍,金兵爭相乞降,十分生動。“嗢咿”,宋兵聽不懂金兵的話,所以只聽到整個戰場上的“嗢咿”之聲。“縱橫”兩字,活畫出金兵繳械投降的狼狽情狀。第三層四句,緊承上,寫宋將恩威并施,傳令寬待俘虜,而金兵懾于宋軍的聲威,惶恐萬狀,嚇得“股栗”(兩腿發抖)不止,汗流如洗。
陸游的古體詩具有浪漫主義的特征。當恢復中原、復仇雪恥的理想在現實中不能實現時,他就借助于夢境、幻想和想象來歌頌抗金戰事,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樂觀精神。這首詩以樂觀豪邁的調子,豐富的想象抒寫理想,抒發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悲憤。全詩筆力豪健,看似奔放,實則謹嚴:每四句一層意思,以出征起筆,以表達民族自豪感結束,層層相接,銜接自然,是陸游古體詩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戲呈孔毅父·黃庭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數日·趙師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