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紅花
位于神農架林區的木魚鎮和紅花鄉,系迎接興山方向來客的南大門,距林海石城松柏鎮110公里左右。境內有發源于老君山東西兩側的當陽河、九沖河相向平行流淌,仙境般的景致無數。主要有“木魚瀑布”降龍瀑,“千年古杉”鐵堅杉,“天橋飛渡”天生橋,“時冷時熱”冷熱洞,“植物王國”千家坪,“山溪潮汐”潮水河,“香溪神源”九沖河,“撐天巨掌”五指峰。古今游人,無不慕名而來,一睹為快。清代詩人高廷榜游覽九沖河及五指峰后寫下了壯美的詩篇。另一清代詩人姚治紀觀賞千年鐵堅杉后,寫贊詩曰:“古樹何巍然,盤根不計年。攀空依日月,拔地壯山川。老干潛龍護,高枝伴鶴眠。森然將軍樹,神異永流傳?!贝耗┫某?,為最佳的觀賞的游覽季節。
〔古詩文賞析〕 九 沖 河 清·高廷榜
五峰突兀翠相連,巨手撐開界大千。
每向掌中飛日月,卻從腕底起云煙。
仙人凌漢常聯袂,玉女拈花笑拍肩。
野鶴欲招招不得,峻嶒空有碧摩天。
清人高廷榜的這首詩所描寫的是地處神農架林山中的一處勝境——香溪源頭九沖河一帶的奇山異景。
全詩起句極其廣博:“五峰突兀翠相連”,以開闊的視野點出九沖河一帶的地況概貌。“突兀”一詞形容五座峰巒挺拔而起的樣子,留給讀者這樣一幅想象的畫面:九沖河一帶地勢在整體上相對平緩,而在這不太大的起伏中有五座山峰聳入云天,仿佛是從平原上崛起,形成觸目奇觀。而實際上,這種奇觀也正是香溪源頭之一的魅力所在。因此,作者在以下的詩句中大作“五峰突?!钡奈恼?,拔地而立的五座峰巒為蓊蓊郁郁的林木掩蓋,“翠”色“相連”的綠彩既使“五峰”遠望去色澤凝重,同時,濃郁的“翠”色在明麗的藍天映襯下也顯得更加醒目,“巨手撐開界大千”一句就是渲染的這種引人注目的雄偉氣勢?!巴回!钡摹拔宸濉痹诰G原藍天之間,仿佛是一只伸開的“巨手”,用五個巨指將天地支撐開來,接下二句“每向掌中飛日月,卻從腕底走云煙”,將“巨手撐開界大千”句中的意境進一步伸延開——“巨手”不僅“撐開”了廣遠的天地,而且在這只巨掌中,宇宙空間的日、月和星辰的流轉也只是從掌中“飛”過而已;在這只巨掌中,原本應在天際游走的“云煙”也似乎低低地從“腕底”飄過。這兩句,作者巧妙運用了夸張手法?!叭赵隆边@樣巨大的宇宙星體“每向掌中飛”過,其中,“日月”愈顯得小,就愈襯托出“五峰突?!边@只“巨手”的大,“云煙”這樣高高浮蕩于天空的物象自“腕底走”過,將“云煙”的低游襯托出了“五峰”巨掌的高峻氣魄。
既然,詩的前四句描繪了這般宏偉而秀麗的山川奇景。那么,“巨手”中飛轉流動的“日月”和“云煙”自然會給人以飄然欲仙之感。因此,“仙人凌漢常聯袂,玉女拈花笑拍肩”便是作者身臨其境的豐富想象——那樣高入云霄的“巨手”般的“五峰”,那樣蒼翠欲滴的林莽,那樣在朦朧云煙深處若隱若現、變幻莫測的日月星辰,宛若仙域的山巒中仿佛真的會有“凌漢”、“聯袂”的“仙人”飄然于峰巒之間,綠林掩映的云煙繚繞時仿佛真的能聆聽到“拈花”的“玉女”嬉戲的笑音。這般“只應天上有”的景致自然而然地勾起作者超然出世的心緒。“野鶴欲招招不得,峻嶒空有碧摩天”,這兩句詩抒發的是作者追求閑適超脫的感情:欲招山林閑鶴卻難以尋見,高峻的山林所擁有的只是一方藍天。從詩句中不難品味出作者尋求超然而又難以真的尋覓到的些許悵然。
這首詩不是一首單純的寫景詩,詩的最終走向是作者心緒的抒發。然而,情由景而生,能夠讓作者自景發情的正是作者親眼所見的美好風景。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首詩,極易領悟到作者對他筆下的一派景觀的激賞和喜愛。另外,在描寫景物時,作者的匠心妙筆也為這一片原本美麗的自然風光掛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宋 輝)
〔現代散文〕 若說高山上春天是遲到的,那么木魚鎮、紅花鄉就似江南春早。
來到木魚鎮,先必游降龍瀑布。相傳因李來亨在此降住孽龍而得名。這掛雄偉壯觀的瀑布,座落于木魚坪橋上約500米處。近3個流量的泉水從附近的潛龍洞涌出,跌落于降龍潭,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感。瀑布兩邊,灌木叢生,花草繁茂,巖石奇異,溪溝幽深,只聽水響如雷,不知水流何處,待入溝底,方見真顏。
乘車從木魚鎮出發,向南行約5公里,便來到小當陽。沿曲徑拾級而上,幾分鐘就可看到一棵蒼勁挺拔的古樹——千年鐵堅杉。樹高48米,胸圍8.2米,需5人合抱。主干堅似青銅,叩敲錚錚有聲,樹身苔痕斑駁,猶如翠繡。據考證,這棵參天大樹歷經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閱盡世間風云滄桑,至今仍巍峨挺拔,枝葉婆娑,昂首云天,生機盎然。此樹曾遭雷擊,古人為紀念神靈,求福免災,在基部雷襲處,略加修鑿,成樹廟,供奉神農金像,一時間香火不絕。逐漸古杉傷口愈合,金像裹進樹肚,故被稱為神樹。游人觀賞,無不倍受鼓舞。難怪清代詩人姚治紀贊曰:“森然將軍樹,神異永流傳?!?br>
過小當陽橋,向北行5公里,在黑水河與黃巖河匯合的不遠處,有一座貌似龍頭的山巖阻于河上。山巖腳下,天生一藥葫蘆狀穿洞,形如橋孔,名曰“天生橋”。橋頂山巖疊翠,青樹野花雜生。平時黃巖河水從橋洞悠然而瀉,橋南,腳可踏石步或架木棍過河。若山洪暴發,河水洶涌澎湃,勢若蛟龍。石步被淹沒,木棍被沖走,只有橋頂小徑溝通兩岸交通,呈“天橋飛渡”之狀,頗為壯觀。
從小當陽向西行數公里,就可到古老植物園千家坪。這里生長著大量孑遺植物,引人注目的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鵝掌楸等。導游人員簡單地介紹了兩個典型:珙桐,又名鴿子樹,雌雄同株,花序中含有兩片白色的大苞片,就像展翅欲飛的白色信鴿。香果,又名野枇杷樹,其葉對生,花卉較大,果實呈紅色,近紡錘形。此園的兩棵香果樹生長在小當陽河畔,與千年鐵堅杉上下對望,相映成趣。這里還生長著大量珍貴藥材,主要有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天麻等等。人稱此園為“植物王國”,真是理想的植物科學考察和教學實習的場所。
參觀植物園返回小當陽,再南行10公里就到了紅花鄉茅湖村,看到山溪潮汐的奇觀。沿潮水可岸上行,可見觀音巖上的一個大洞,下臨兩條小溪的匯合點,一泓清流從洞內涌出,滾波而下,形成一掛瀑布。瀑布一日三變,時粗時細,導致河水一天三起三落,壯如海邊潮汐。觀賞潮汐最理想的地方莫過于橫臥上游的一座木橋,每當寅、午、酉三個時辰,隨著巖洞中傳出的雷擊般的轟鳴聲,河面頓起驚濤巨浪,水位陡升,一下子便漫上橋頭,約半小時才會慢慢退下。在深山老林中能看到海邊潮汐現象。這真是一大奇跡。
由紅花鄉政府所在地繼續南行,就到了風光秀美的九沖河。它系香溪源頭之一,全部流程只有二十多公里,但因高差懸殊,大小瀑布就多達數十處,令人目不暇接。河東岸有座五指山,遠遠望去,山峰猶如撐天的巨掌,高峻雄偉:山尖形同五個手指,直插云天。迎著陽光照耀,又象五名披掛著紫袍金帶的將軍,氣勢十分壯觀。河西岸,一陡峭的山崖上曾建有一座天觀廟,廟內有三座石刻佛像。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使九沖河成為神農架的重要景區之一。
(曹祥本)
〔民間文學〕 神農氏要辭別神農架南巡了,百姓們從四面八方涌向小當陽,在那兒舉行盛大的送別會。
小當陽是神農架的南大門。西邊,一面峭壁拔地而起,平展展,光溜溜,有如一面通天寶鑒。每天清晨,這面寶鏡都最早接受太陽的照射,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百姓們知道,神氏本是太陽神。選定這個承受太陽恩賜最早最多的地方為神農氏送別,是含義頗深的。
百姓們備下了豐盛的山果和清甜的山泉,大家頻頻舉杯,相互祝福。夜幕降臨了,坪地上燃起了熊熊篝火。圍著篝火掀起了高歌狂舞的熱潮。
歌舞既畢,神農氏提議群民合栽一棵樹,留作永久的紀念。于是,大家把一株鐵堅杉幼苗種在了寶鏡下的山坡上。這株幼苗,霎間便長成了參天大樹。它挺拔向上,質堅如鐵,枝繁葉茂,四季常綠。這株鐵堅杉,從此便一直聳立在小當陽。它歷經滄桑,經久不衰,象征著神農氏與神農架百姓之間的情誼。
百姓們請求神農氏留下向導營和通訊隊,以便遇有急難,及時派人趕往南方稟報、請示。神農氏毫不猶豫地滿足了大家的要求。
神農氏的向導營是由一萬只短嘴金絲燕組成的,它們從此便永遠留住在燕子埡側的燕子洞里,隨時聽候百姓的調遣。只要百姓迷路,它們便立即出航,保證安全準確地把百姓引向目的地。從此,神農架的百姓縱使單人在崇山峻嶺中夜行,也未曾走失過方向。
神農氏的通訊隊是由一萬只白色信鴿組成的。它們被安排在神農架特有的一種樹枝上筑巢棲息。久而久之,這種樹就變成了珙桐樹,那滿樹盛開、展翅欲飛的珙桐花,正是信鴿們化成的。珙桐樹也因此而得名“鴿子樹”。
離別的時候到了,神農氏和百姓們禁不住都失聲痛哭起來,晶瑩的淚珠撒在地上,地上立即開出了一簇簇眩人眼目的杜鵑花。那潔白的杜鵑是神農氏的心血澆灌的;那鮮紅的杜鵑,是神農氏的心血凝聚的。紅的杜鵑,白的杜鵑緊緊交融在一起,這是神農氏和神農架百姓心心相印、永不離分的象征。
(陳人麟)
上一篇:描寫《晴川閣》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林海石城》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