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關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平關中①,路向潼②。
濟濁水③,立高墉④。
斗韓馬⑤,離群兇⑥。
選驍騎⑦,縱兩翼⑧。
虜崩潰⑨,級萬億⑩。
【題解】
此詩選自 《宋書·樂志》,為三國時期的作品,作者不詳。平關中: 樂府詩題名。《晉書·樂志》云: “及魏受命……改漢《將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曹操)征馬超,定關中也。”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馬超、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反叛東漢朝廷,屯兵潼關。同年秋曹操西征,與馬超等戰于潼關,“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韓)遂、(馬)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三國志·武帝紀》)。
[注釋]
①平: 平定。關中: 地名,此指潼關以西地。《史記·項羽本紀》云: “人或說項王曰: ‘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集解》引徐廣語說“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四關之中為關中。或認為東自函谷關,西至隴關,二關之間謂之關中。
②潼: 潼關。
③濟: 渡。濁水: 指黃河。曹操曾先由潼關北渡黃河,然后又西渡黃河進入關中。
④墉(yōng):城墻。此言曹操在黃河西岸建立營寨。
⑤韓、馬: 指叛軍首領韓遂和馬超。
⑥離:離間。群兇:指韓遂、馬超等叛軍首領。曹操曾用計離間馬超同韓遂的關系。
⑦驍(xiāo)騎: 勇猛的騎兵。
⑧兩翼:指陣營兩側。曹操曾分兵在渭河南、北結營,“后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
⑨虜:指馬超、韓遂等叛軍。
⑩級: 首級,頭顱,此處用作動詞,當斬首、殺頭講。
【簡析】
這首古樂府,是現存吟詠潼關的最早作品,它以贊賞的口氣,謳歌了曹操在潼關擊潰馬超等叛軍的壯舉。開頭兩句,先寫曹操西征的目的和率軍向潼關進發。中間六句,接著寫曹操與叛軍在潼關的激烈戰斗,歌頌曹操的大智大勇。最后兩句,寫曹操西征的赫赫戰功。詩歌采用整齊的三言句式,節奏緊湊,音韻綿密,質樸自然。
上一篇:《奉和圣制《過潼津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應制奉和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