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唐山水詩鑒賞
譚用之
江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桔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鳥門。
這是 一個秋風瑟瑟、秋雨瀟瀟的夜晚,客游湘江的詩人面對著沉沉暮雨、滔滔江水,高大挺拔的木芙蓉、繁密碧綠的薜荔……,不禁浮想聯翩。報國的雄心、懷才不遇的憂悶、飄零他鄉的凄苦、知音難覓的惆悵,一時間匯集心底,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秋宿湘江遇雨》。全詩意境開闊,氣韻沉雄。
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是善于用典。用典不當,往往流于生硬艱澀。成功的用典應有三條: “易見事”、“易識事”、“易誦讀”(《詩人王屑·用事》)。而這首詩連用數典,皆精當貼切,煉意傳神,情境俱現,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自己的經歷處境和思想情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典故的運用還造成了詩歌氣勢的起伏跌宕,把詩人因懷才不遇而發的慷慨不平之氣表現得宛轉深沉,如聞其息。
正如詩的一開始,“江上陰云鎖夢魂”,一個“陰”字已見其沉重,再加一個“鎖”字,更顯得壓抑了。這是寫景,但實際上也透露出詩人心境的郁悶不舒。緊接著,詩人用劉琨聞雞起舞這個典故,使全詩的情調來一個轉變。“江邊深夜舞劉琨”,江水拍岸,夜色深沉,壯士舞劍寒光閃閃。這勃勃英姿,雄渾氣勢,象一道閃電劃破沉沉陰云,一掃方才的低沉抑郁。劉琨聞雞起舞這個典故,不僅與詩人當時的心境、處境妙合,很恰當地抒發了他不甘寂寞,力圖在逆境中奮起的心緒,而且也使詩歌低緩的旋律中跳出了高昂激越的音符。正因為詩歌的情調有這么一個轉換,接下去的兩句景物描寫才不顯得突兀。萬里秋風爽爽,芙蓉搖曳; 千家秋雨濛濛,薜荔環繞。這寥闊的景象正暗暗襯托出詩人抱負的宏大、志向的高遠。
詩歌的頸聯一連用了兩個典故。“悲桔柚”取典于《淮南子》“桔柚有鄉”的說法。據說,桔柚生長在江南,移植淮北則為枳。詩人此時身值桔柚之鄉,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和那遠離江南故土的枳何其相似。“王孫” 本指隱士。《楚辭·招隱士》中有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后又借指游子。湘江兩岸的桔柚林勾起異鄉客的深遠鄉思;有誰來招覓我這個游子的孤魂呢?此二典委婉地傾訴了詩人鄉思難遣,懷才不遇的心曲,與“江邊深夜舞劉琨”句呼應,隱含著報國無門的感慨。這里,詩歌的情調又是一轉,壯烈的情懷中透出憤慨與憂傷。
詩歌的最后兩句運用《楚辭·漁父》的典故。“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夫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詩人游止的湘江,正是屈原足跡所至之處。屈原被逐,尚有漁父對話,而此時的詩人雖不及屈原境遇惡劣,但卻孤獨得連一個對話的人都沒有。伴隨詩人度過這寂寞夜晚的,唯有一腔難酬的壯志,一天秋風秋雨,一江滔滔流水。至此,我們在慷慨悲涼的旋律中又聽到一聲悵惘的嘆息。
上一篇: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趙文楷《秋已盡,琉球溽暑猶如盛夏,晡時雨過涼生喜賦》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