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石龍渦》唐山水詩鑒賞
孟郊
石龍不見形,石雨如散星。
山下晴皎皎,山中陰冷冷。
水飛林木杪,珠綴莓苔屏。
畜異物皆別,當晨景欲暝。
泉芳春氣碧,松月寒色青。
險力此獨壯,猛獸亦不停。
日暮且回去,浮心恨來寧。
這首詩寫石龍渦的奇異景色。詩人以瘦硬奇險的筆法,于陰冷寒澀的氛圍中,展示出清幽秀麗的意境。
石龍渦是唐代汝州城(今河南臨汝)的名勝,詩人自注說,其地“四壁千仞,散泉如雨”。這首詩描寫的中心,便是山泉。
首句說“石龍不見形”,出語平淡,敗人游興。但接著便石破天驚,直入勝境: “石雨如散星。”“石雨” 一詞,真正硬而險。仔細品味,那壁立千仞的巖石上噴射出無數股泉水,凌空灑落,非雨而何? 不用“石雨”二字,難以形容這奇觀。詩人猶覺不足,更將山泉喻作“散星”,同樣十分確切。試想,那凌空飛灑的泉水,在日光的映照下,閃閃爍爍,不正象從天空散落的萬點繁星嗎? 四壁千仞,散泉如雨如星,這景象何等奇麗,何等壯觀!
三、四句將讀者的視野引向廣闊的空間: “山下晴皎皎,山中陰冷冷。”“晴皎皎”是晴空如洗、陽光燦爛的情景,“陰冷冷”則是陰森幽暗、寒意逼人的景象。這兩句以山外和山中不同的自然景觀作對比,突出了山中由于“陰”而使人感到 “冷”的環境特征,這就進一步烘托出 “石雨”的威勢。
五、六句對“石雨”奇景進行更細致的描繪。從山林中仰望,只見無數道泉水在樹林上空飛迸,叫人眼花繚亂。從近處看,濕漉的石壁上覆滿青苔,青苔上掛滿山泉噴灑的水珠,閃閃發亮,宛如綠色的簾幕上綴滿了晶瑩奪目的珍珠。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詩人的筆下生動地再現出來。讀到這里,我們會同詩人一樣,發出由衷的贊嘆: “畜異物皆別。”天地蓄異,造化神奇,這山中的一切景物也都不同尋常。這一句承上啟下,以下三句便分別描寫山中清晨、白晝和傍晚的奇景。
“當晨景欲暝”,是說時間正當早晨,山中卻依然幽暗如黃昏。這不僅因為山谷幽深,也由于漫天噴射的散泉淡化了日光。“欲”字用得極險,它蘊蓄著日光由明向暗轉化的一種動勢,準確地寫出了在峭壁阻隔、飛泉遮掩下,山中晨光朦朧、若明若暗的特點。“泉芳春氣碧,松月寒色青”二句用語更險,造景更奇。“泉芳”指泉水滋潤的茂盛山花,“春氣”本指春天原野上的霧氣,這里自然也包括山泉噴發的濃重水霧。在莓苔、草樹映襯之下,柔漫的霧氣被染成碧綠,在浮動的綠色霧氣籠罩下,朵朵山花愈顯得嫵媚動人。“松月”指透過松樹枝頭所見的初升月色。由于漫山碧綠,詩人滿眼青翠,所以覺得月亮也是青色。而詩人又說月色之青是“寒色”,從字面看,這是擬人手法,仿佛月亮因山中陰冷而凍得發青。其實,這不過是移情于物,將人的主觀感受加諸客觀對象而已。
以上十句,詩人以宛轉曲達的筆法、苦心錘煉的語言,寫盡了石龍渦山泉之奇、山色之碧、山氣之寒,絢麗多姿,歷歷如繪。詩的最后四句便不再寫景,而以平淡之語作結,但平淡之中卻不乏藝術匠心。
詩人用 “險力”二字贊嘆山勢的險峻,險峻則富于力感。猛獸望而生畏、不敢停留,表明陡峭已極。這樣簡略的敘寫,不致妨礙全篇描寫的重心,沖淡業已產生的藝術效果。結句 “浮心恨未寧”,表明石龍渦景色之奇麗令人難忘,更是以詩人自己離去后若有所失的悵惘心理,喚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使我們久久地回味詩中清峻、幽深、挺秀、奇麗的意境美。
上一篇:韋應物《游溪》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禹偁《游虎丘山寺》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