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滕縣道中》明山水詩鑒賞
李流芳
山欲開云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
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過似夢中。
這首描繪滕縣道中風物的小詩,筆觸輕快流麗,韻致優美含蓄,凝注著作者留連眷戀卻又不勝惆悵的失落感。
滕縣位于山東省南部,今屬棗莊市。春秋時為滕國,系魯國的附庸。李流芳字長蘅,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明萬歷間舉人,幾次赴京會試不第(見《歷朝詩集小傳·丁集下》)。此詩之作,當在作者北上應試再經滕縣時。
滕縣道中春色嫣然,對此,作者已經有了不止一次的體認。捕捉住最富有感染力的春天典型景物,烘托出大好的春光一片,并以此蘊藉地傳達出此景此境中自己的情懷與感喟,便是這首情景交融的七絕的主要寫作目的。
詩的前兩句描繪道中春景。作者把握住遠山云開,近柳始風的遠近景色,只用 “欲”“乍”二字,便寫出了它們的流動變幻。前者之使人賞心悅目與后者之令人心曠神怡,不言而自喻。“杜梨花白小桃紅”,則不著一動詞,運筆于景色的靜態,擇取爛漫春花中紅白相映成趣的 “杜梨”與 “小桃”入詩,流麗明快,色澤鮮艷,發散著春天的氣息。作者身心并用,神與目游,去領略這春山凝碧、春云舒卷、春柳拂面、春風駘蕩以及春花爛漫、桃紅梨白的優美境界,獲取了感官與精神上的雙重美感享受。這里對一遠一近,一動一靜的春色春光的描摹,實際上也就是作者欣賞過程的逐步深入。
詩的后兩句寫的是觸景生情。“三年三月”頗堪玩味。明代會試三年一次,例在春天舉行,稱“春闈”。作者前次科場失意,三年以后卷土重來,這 “三年三月”的重經 “官橋路”,“前度劉郎”的惆悵失落之感不免油然而生。滕縣道中如許美景確實使人留連難舍,但是作為落第舉子的“策蹇”(騎驢)重過,卻并不是一次值得慶幸的經歷,于是“似夢中” 的感喟便自然流露。是耶非耶,是夢是真? 本來是切切實實的對春光春色的美好感受,由于是“三年三月”的 “策蹇”重過,便如此這般地被朦朧化,甚至被夢幻化了。道中春色如許,換來的卻是作者一片輕淡的惆悵失落之感,這當然不是讀者意料之所能及。這種情景交融中不和諧的藝術方式,為古代詩人所常用,它能產生 一種反差式的藝術美感,刻畫出詩情與畫意間的矛盾與不平衡狀態,使詩歌的意境深化,具有悠遠的韻致。
上一篇:吳融《溪邊》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勃《滕王閣》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