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原文與賞析
李白
乘君素舸泛涇西,宛似云門對若溪。
且從康樂尋山水,何必東游入會稽。
這首構思新巧、匠心獨運的小詩,是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755) 李白漫游到涇縣時所作。涇川,即涇水,為安徽涇縣境內水系的總稱。陵巖寺,亦稱陵巖教寺、崇慶寺、天宮水西寺?!督贤ㄖ尽酚浽疲骸八魉?、水西首寺、天宮水西寺,皆在涇縣西五里之水西山中。天宮水西寺者,本名凌巖寺,南齊永平元年,淳于棼舍宅建。上元初改天宮水西寺,大中時重建。宋太平興國間,賜名崇慶寺。凡十四院,其最勝者曰華嚴院。橫跨兩山,廊廡皆閣道,泉流其下?!边@首詩運用比較烘托的手法,傳達出涇西這一勝跡之美。
“乘君素舸泛涇西”,第一句是記敘,點明題意,交代游覽的地點。一個“泛”字,既寫出了詩人欣睹名剎勝水,目接神馳,輕舟蕩漾,容與不進的情狀,更含蓄地透示出涇西溪水的水流徐緩、碧波蕩漾的旖旎秀色。
涇西山水到底如何? 這是讀者所感興趣的問題。李白在 《游水西簡鄭明府》詩中作了回答:“天宮水西寺,云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石蘿引古蔓,岸筍開新籜?!笨梢娞鞂m水西寺云蒸霞蔚,樓閣掩映,清流飛濺,翠竹扶疏,藤蔓披拂,濃蔭匝地,環境清幽,風景佳麗,是極理想的游覽和避暑勝地。但是,第二句中,詩人妙在不從正面著墨,卻一筆宕開,說它“宛似云門對若溪”,用已為人知曉的會稽名山勝水來比擬烘托,若溪,即若耶溪,傳說西施曾在此浣過紗,因又名浣紗溪?!斗捷泟儆[》載: 云門寺“為州之偉觀。昔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詔建寺號云門?!薄叭粢?,云門寺,在越州會稽縣南”。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遙聞會稽美,一弄耶溪水。萬壑與千巖,崢嶸鏡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這里,詩人用會稽之美,襯托出了涇西之勝。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詩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第二句接得突兀,行文富于變化,且拓寬了詩的意境,從而引發讀者的遐思。
第三句由云門、若溪而聯想到南朝詩人康樂公謝靈運。從表面看,這只不過是從游覽到懷古,發思古之幽情罷了。然而詩人李白此時此刻為何偏偏只想到康樂公呢? 細一想,大有緣故。據 《宋書》記載: (謝靈運)“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喜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志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辭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寄其意?!边@正說明兩位詩人有著共同的境遇和雅興。更何況謝靈運曾用富麗精工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其中許多詩句,深為李白所贊賞。如此看來,李白“游山慕康樂,愛此從冥搜?!? 《越中秋懷》) 也就不足為怪了?!靶挠徐`犀一點通”,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相近者大抵如此?!扒覐目禈穼ど剿?,一個“且”字,一個“尋”字,一方面寫出了李白效仿康樂,“肆志游遨”,搜訪幽冥,“以寄其意”的原因,更傳出了涇西瑰瑋風光的超常魅力。
“何必東游入會稽”,結句用反問的方式收束,語氣更加肯定,感情更上一層臺階。詩人剛泛舟涇西時,初步印象是“宛似云門對若溪”,一番暢游以后,了解全面了,印象深刻了,得出的結論便是涇西勝似會稽。李白在 《涇川送族弟錞》一詩中說: ‘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陽祠?!鼻俑咚辞傧?,相傳是仙人琴高控鯉之地。陵陽祠,相傳是漢竇子明升仙之處。你看,這哪里只是人間山水呢?簡直是神仙洞府,瑤臺人家了。無怪乎連留下西施浣紗美好佳話的若耶溪也“羞見之”了。詩人對涇西山水的偏愛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涇西山水之勝,讀者至此也就了然于心了。
這首詩的新奇詭譎之處,正在于詩人對涇西之景不著一筆,而采取背面敷粉,烘云托月的方法,牽動讀者自己去馳騁豐富奇偉的想象,因此,顯得蘊藉含蓄而又浪漫飄逸。在詩思上又是曲一層、深一層,感情步步升華,收到避平趨奇、空谷傳音之妙。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樓望潮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