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下征虜亭》唐山水詩鑒賞
李白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開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歲,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夜下征虜亭》一詩,就是他游歷金陵后去廣陵時的作品。
一位杰出的大詩人,其作品的風格絕不是單一的而必然是多樣的。李白的詩素以豪放飄逸著稱,但他也有不少清新婉麗的作品,五絕《夜下征虜亭》正屬此類。
廣陵,即廣陵郡,在今江蘇揚州、江都一帶。征虜亭,東晉征虜將軍謝安所建,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起始兩句點明空間與時間,時間是月明之夜,空間是征虜亭與廣陵之間,“船下”與“月明”點醒題目中的“夜下”。這兩句時空雖比較開闊,是詩中大景,但筆致仍柔而不剛,形容詞的“明”化為動詞,更渲染了月光如水的氛圍和環境。后兩句寫的是小景細景。唐代女子以丹脂點頰作為裝飾,色如錦繡,稱為繡頰,“山花如繡頰”,詩人以人比花而不是一般地以花比人,艷麗的山花如少女的紅顏,華美而婉約。如果這是小景的靜態描寫,那么,“江火似流螢”則是細景的動態表現。江上船中的燈火本身是靜態的,但因為詩人是“夜下”,水流船駛 ,江火也就如同飛走的流螢了,詩人的藝術感覺敏銳而細膩。總之,后兩句全用比喻,動靜互映,清麗柔婉,從中可見豪情飛揚的李白也有一顆玲瓏剔透的詩心。
上一篇:鐵保《塞外夜雨》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戴叔倫《夜發袁江寄李潁川劉侍御》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