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據《登秦望山》唐山水詩鑒賞
薛據
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
朝陽半蕩漾,晃朗天水紅。
溪壑爭噴薄,江湖遞交通。
而多漁商客,不悟歲月窮。
振緡迎早潮,弭棹候長風。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東。
茫茫天際帆,棲泊何時同。
將尋會稽跡,從此訪任公。
這是一首登覽抒懷詩。秦望山,即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秦始皇曾登此山望海。詩的前六句寫景,后十句抒情。當然,這是大致的劃分,事實上前面六句景中含情,后面十句情中有景。例如,后幅的抒情段落中,就有漁商客趕早潮,停棹候長風,以及茫茫天際帆影出沒等景象。
作為山水詩來讀,這首詩開篇寫登高山觀看海上日出,色彩絢麗,形象飛動,意境雄渾顯示了作者的開闊胸襟和雄壯氣魄。在作者筆下,可以看到大海空闊渺遠,茫茫無際。一輪旭日從海上冉冉升起。開始時,一半浸在海水里蕩漾不止;那燦爛奪目的光色閃耀著,動蕩著,把海水和天空染得一派彤紅。而當熹微的曙色漸漸消褪,又可看到千溪萬壑,急流噴薄;江河湖泊,歷歷分明,彼此貫通。多么雄偉的景象! 面對如此壯麗的大自然,人們的胸襟頓時開闊起來,感到蠅營狗茍,追求利祿的渺小,在心頭涌起豪情壯志。因此,對于這首詩的作者在登山觀日中產生東海掣鯨的遠大抱負,就不會感到突然了。從藝術效果上來說盡管這首詩采取前半篇側重寫景,后半篇直抒胸臆的結構方式,全詩情與景仍然是契合的。雄壯之景與遠大的理想抱負的有機統一,構成了此詩獨特的意境。
上一篇:張治《登石鐘山望廬山》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何紹基《登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