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震《荊江口望見君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荊江江口望漫漫,一白無邊夕照寒。
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錯認作山看。
【注釋】 ①荊江口,長江入洞庭湖口。君山,一稱洞庭山,在岳陽西南洞庭湖中。
【譯文】 乘著船兒路過荊江口,極目凝望著遠方。一望無際銀白色的湖水,映照著冬日的夕陽。其實那只是一朵青云,漂浮在波濤之上。卻被人錯認作一座青山,聳立在水中央。
【集評】 近·陳衍:“君山實非山,乃一方式平島,絕無峰巒,故四面望之,皆如一玉界尺,橫在水面,此詩頗得真相。”(《宋詩精華錄》卷四)
【總案】 這首詩寫于淳祐六年(1246)十月,鄭震附戍蜀船赴荊州,路過荊江口,眺望君山而作。君山在洞庭湖中,青螺一點,為岳陽名勝,歷代詩人多詠之。劉禹錫《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雍陶《題君山》:“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劉詩將君山比作白銀盤里的一顆青螺,雍詩把君山比作臨鏡梳妝螺髻的水仙,而鄭震此詩卻把君山比作漂浮水上的一朵青云,奇思妙喻,才調相繼,各擅勝場。不過鄭震以青云喻君山,頗有氣象。這里也可窺見唐宋詩之區別。元代柴志道說:“先生人物昂然,氣節挺然,議古喻今,無不的當,惜不見用于時。”(《三山鄭菊山先生清雋集序》)鄭震是南宋理學家,講明道學,這首詩也表現了他這種志在青云的昂然挺然的風范氣節。他的兒子鄭所南正是繼承了乃翁的風節,“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表現了他忠于故國的堅貞操守。一門忠義,享譽千秋!
上一篇:趙與滂《花院》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魏泰《荊門別張天覺》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